【摘 要】
:
作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一种,吡唑醚菌酯较以前的杀菌剂而言,具有杀菌谱广、高效安全的特点,使用量十分大。目前关于吡唑醚菌酯的毒理学研究大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关于农田实际应用中造成的危害还尚未有报道。小麦、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吡唑醚菌酯对其有很好的治疗保护作用。然而,吡唑醚菌酯在喷施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吡唑醚菌酯喷施于小麦、玉米田后的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D0800202和2017YFD02003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282和4170127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7MD005和ZR2017BB0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一种,吡唑醚菌酯较以前的杀菌剂而言,具有杀菌谱广、高效安全的特点,使用量十分大。目前关于吡唑醚菌酯的毒理学研究大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关于农田实际应用中造成的危害还尚未有报道。小麦、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吡唑醚菌酯对其有很好的治疗保护作用。然而,吡唑醚菌酯在喷施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吡唑醚菌酯喷施于小麦、玉米田后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在2017和2018年,本研究以推荐剂量(小麦田150 g/hm~2,玉米田187.5 g/hm~2)和推荐剂量加倍量(小麦田300 g/hm~2,玉米田375 g/hm~2)分别于小麦和玉米病害发生期(2017年小麦田喷药日期为4月22日,玉米田喷药日期为7月12日;2018年小麦田喷药日期为4月15日,玉米田喷药日期为7月17日)喷施吡唑醚菌酯,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定期采集土样,使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测定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采用传统土壤酶测定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脱氢酶活性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测定氨氧化古菌AOA-amo A、氨氧化细菌AOB-amo A基因表达量情况以及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改变。具体结果如下:(1)两年的田间试验中,吡唑醚菌酯以对应作物的推荐剂量和加倍量施用,均会对小麦和玉米田的细菌、真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两年田间试验中,吡唑醚菌酯也会对放线菌产生影响,但是每一季作物施药后的放线菌的变化规律都不一致,这可能是环境因素和吡唑醚菌酯共同作用所导致的。(2)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可以发现,吡唑醚菌酯以对应作物的推荐剂量和加倍量施用,能够对四种土壤酶产生影响。由于田间条件复杂多样,在两年田间试验中,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会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在2017年小麦田和玉米田试验中,处理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会被激活。而在2018年小麦田试验中,处理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被抑制;在2018年玉米田试验中,处理组的碱性磷酸酶先被激活,然后恢复到对照水平。在2017年小麦田试验过程中,喷药后β-葡萄糖苷酶活性会被激活。而在2018年小麦田试验过程中,喷药处理组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第1天时未被抑制,在14、51天时被抑制。在2017和2018年两年的玉米田试验过程中,处理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基本上都处于被抑制状态。在两年的小麦田试验中,除个别周期的个别处理外,处理组脲酶活性会受到抑制。在2017年玉米田试验中,整体上来看,处理组的脲酶活性和对照组差别不大。而在2018年玉米田试验中,处理组脲酶活性先被抑制然后恢复到对照水平。吡唑醚菌酯也会对小麦和玉米田的脱氢酶产生作用,但是在两年试验过程中,每一季作物施药后的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都不一致。(3)在两年的小麦田试验中,吡唑醚菌酯以推荐剂量和加倍量施用能够对氨氧化古菌AOA-amo A基因表达量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而在2017年玉米田试验中,整体上来看,不同剂量的吡唑醚菌酯处理能够增加土壤AOA-amo A基因表达量。在2018年玉米田试验中,除14天外,处理组的AOA-amo A基因表达量比对照组的基因表达量多。在2017年小麦田试验中,仅在48天时,各处理组的AOB-amo A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在2017年玉米田试验中,处理组AOB-amo A基因表达量并未呈现明显的抑制趋势。而在2018年小麦和玉米田试验中,处理组的AOB-amo A基因表达量整体上呈现出被抑制的趋势。(4)在两年的田间试验中,吡唑醚菌酯以对应作物的推荐剂量和加倍量施用,均会对小麦和玉米田的细菌群落产生显著影响,且存在着累积效应。同时在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中发现,喷药处理后的小麦和玉米田共有的稳定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喷药处理后的小麦和玉米田共有的稳定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Gp4和Gp6菌属。综合考虑,喷施吡唑醚菌酯后可能会对土壤N、P元素循环,及对烃类等多种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产生严重影响。(5)吡唑醚菌酯以对应作物的推荐剂量和推荐剂量加倍量施用后,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并未发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对以上指标的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在实际环境中吡唑醚菌酯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性,能够为吡唑醚菌酯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背景:迄今为止,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用于治疗胃癌已取得巨大的成果。机器人在胃部手术中,具有最小的失血量、较低的再入院率和增加的淋巴结清扫等一些显著优势。尽管如此,对手术技术、器械的应用、穿刺口放置、机械臂位置等问题的改进仍在进行。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采用改良穿刺口位置和机械臂定位的完全机器人远端胃切除术(TRDG)与传统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CTLDG)的结果。患者及方法:在对2019年1月至2020
<正> 消渴病多类似于当代西医学之糖尿病,是由于人的机体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减少,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代谢紊乱而致血糖增高和排泄糖尿的一种慢性难治疾病,目前一般将其分为1型(即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及妊娠性、继发性等多种。而其中的
背景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中第四常见的癌症。本研究旨在评估宫颈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参加医院宫颈癌筛查和预防中心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使用SPSS软件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频率和描述性统计用于显示研究人群的相关变量,二元逻辑回归评估宫颈癌的风险因素。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置信水平为95%。结果: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共纳入136名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发现54名(39.7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及染料废水现象日益严重,给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巨大隐患。如何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及染料引起了研究者广泛关注。吸附法具有便捷、高效、操作简单等特点,在污水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碳纳米管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在吸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及不当的处理方法,难免导致纳米材料进入到环境中,对环境安全产生威胁,因此了解其在多孔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滨海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土-小麦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15N示踪方法,对成熟期小麦植株各部位及不同层次土壤的15N丰度进行测定,计算分析小麦植株各部位中尿素氮的吸收量、吸收率和不同土壤层次中尿素氮的残留量、残留率;明确不同盐渍化程度盐渍土-小麦系统中尿素氮的吸收残留特征;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在施用尿素基础上配施秸秆或有机肥,测定小麦生育期内土壤耕层的NH4+-N、NO3--N含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非萎缩性胃炎至早期胃癌发展过程中,免疫微环境中细胞组成、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阐释免疫微环境中各细胞组分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揭示胃癌发生发展机制。同时,分析调节性T细胞在胃癌及胃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构建胃癌诊断模型,寻找有效的分子标志物并对诊断模型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非萎缩性胃炎(non-atrophic gastritis,NAG)、萎缩性胃炎(atr
目的:构建基于等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Hierarchical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ubstrate,H-SERS)基底的外泌体富集、检测系统。通过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筛选可用于胰腺癌诊断的差异外泌体膜蛋白标志物。利用所构建的检测系统对差异外泌体膜蛋白进行检测,并构建联合诊断模型,初步评估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超速离心法进行外泌
丘陵地区是我国果品重要的种植基地,受限于地形特征,轨道运输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机械化果品运输方式。但是,在运输过程中果品需要频繁的装卸作业,导致运输机高频的刹车和启动,在此过程中加速度对运输箱内果品产生较大惯性冲击力,使果实发生冲击损伤。本课题以山东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果实达到国标损伤程度条件,并据此设计了一种缓冲机构以达到苹果园轨道运输过程中减缓果实损伤的目的。(1)研发一套果品冲击试
研究目的肥胖与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几十年来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鸢尾素(irisin)是2012年首次被发现的一种运动诱导产生的激素,是从其前体蛋白纤连蛋白Ⅲ型结构域包含5(FNDC5)水解产生。Irisin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诱导白色脂肪细胞的棕色化,进而增加全身能量的消耗。因此,irisin在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方面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
随着近些年来计算机硬件的提高,机器学习技术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快捷和方便。机器学习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去模拟人类学习的方法,通过学习过往的数据或经验来解决一些之前无法单纯使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在今天机器学习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图像识别和分类、目标检测、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推荐算法等领域,代替人类去完成一些智能自动化任务,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最近几年,机器学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