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艰巨的任务,从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本文分五部分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相关论述和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第二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历史回顾、现状概述和未来展望;第三部分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第四部分从思想认识、实际工作以及队伍建设等层面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对策。 笔者认为,所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教育。 根据许多大学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大学生所作的调查和测试,我国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因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归纳为八个大的方面:①学业问题;②情绪问题;③人际关系问题;④焦虑问题;⑤情感问题;⑥性教育问题;⑦大学生活适应问题;⑧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独生子女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认识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工作规模和力度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淆不清,要么片面弱化德育,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万能化的倾向;要么使心理健康教育雷同于德育,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倾向。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五重五轻的错误倾向:①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②重心理问题诊治,轻预防引导;③在心理咨询中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④重心理问题的调查,轻心理求助方式的调研;⑤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