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一个多步骤的过程。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作为公认的癌前病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GIN的诊断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ME-NBI)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分辨率内镜技术之一,被证实有助于胃部病变的早期诊断。然而,至今仍未有公认的内镜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诊断标准。鉴于LGIN在胃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结合临床内镜检查中对LGIN病灶的形态观察和经验总结,我们提出了一种内镜下新标志——“内镜下黑棘皮征(endoscopic acanthosis nigricans appearance,EANA)”。本研究旨在评估EANA是否可以作为内镜下鉴别LGIN和非肿瘤性病变的标志。方法:本研究对具有疑似胃浅表性病变的638例患者的白光内镜和ME-NB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对疑似病灶精准活检的病理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对照组(慢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组)、LGIN组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组。以腺窝间部(intervening parts,IP)和平均灰度值(mean gray value,MGV)分别代表微表面特征和微血管变异程度。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EANA和周边区域的IP和MGV测量值。并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期望值<5时)分析EANA用于鉴别LGIN组和对照组的诊断价值,以及伴或不伴EANA的LGIN和EGC病灶的特征差异。此外,应用Cohen’s kappa系数来评价对EANA判断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结果:EANA在LGIN组和对照组的发现率分别为24.8%(36/145)和2.7%(10/367),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根据EANA的存在,区分LGIN和对照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4.8%,97.3%,78.3%和76.6%。采用EANA联合IV-VI型胃小凹模式诊断,可将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提高至84.1%和92.4%。EANA区域IP和MGV明显宽于或高于周围非肿瘤性粘膜(p<0.001)。与不伴EANA的LGIN不同,伴有EANA的LGIN病变大多表现为巴黎分型0-IIa型(20/36)。此外,在EGC病灶区域,EANA的发现率为16.7%(21/126)。内镜医师对EANA的判断具有高度一致的观察者间(kappa评分为0.821)和观察者内(kappa评分为0.918)一致性。结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内镜下特征性标志物——EANA。我们认为,EANA阳性可作为ME-NBI下诊断LGIN病灶的一项有价值的新指标,即EANA可用于鉴别LGIN与其他非肿瘤性病变。此外,EANA的出现对EGC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