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羔羊热应激评价及对生产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2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环控舱精准控温控湿的方法对断奶羔羊的热应激程度进行评价,并研究热应激条件下羔羊生产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该研究分为两个试验。试验一:羔羊热应激程度的评价本试验旨在评价羔羊在不同热应激条件下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将12只健康、体重相近的断奶羔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养于两间环控舱中,舱内湿度(RH)分别设置60%和80%。采用最陡坡法试验设计,环境温度从21.5℃开始升温,每2℃为一个梯度,持续3d,向上爬坡,直至羊出现严重应激反应,随后以同样的方式返回初始温度,整个实验期42 d。结果表明:(1)采食量(ADFI)在两种RH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80%下ADFI出现两个拐点温度,即27.5℃和33.5℃;60%下,两个拐点温度为29.5℃和33.5℃。饮水量在两种RH下变化一致,拐点温度为27.5℃和33.5℃。(2)两种RH条件下,直肠温度均随环境温度增加表现出显著线性增加(P<0.05),其回归方程为:y=0.2314x+33621,R2=0.94(60%);y=0.2299x+33.711,R2=0.92(80%);(3)两种RH条件下,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回归方程为:y=0.5543x+16.747,R2=0.96(60%);y=0.4318x+20.763,R2=0.96(80%);(4)两种RH条件下,呼吸频率与环境温度也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回归方程为:y=9.5371x-181.94,R2=0.95(60%);y=14.208x-288.74,R2=0.97(80%)。试验二:热应激条件下羔羊的生产性能、消化性能和瘤胃菌群变化选择试验一中对羔羊采食和饮水影响较大的环境温湿度(33.5℃,60%),研究该热应激条件下羔羊生产性能、消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的变化。试验羔羊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温度21.5℃,RH 60%);另一组为热应激组(温度33.5℃,RH 60%),试验期15 d。结果表明:(1)热应激条件下,羔羊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钙(Ca)等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尤其NDF,其消化率仅为对照组的52.9%,磷(P)的消化率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热应激条件下,羔羊的血清理化指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皮质醇(COR)和血糖(GLU)含量升高(P<0.05);且血液抗氧化性能下降,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指标在热应激条件下显著降低(P<0.05)。另外,血液中热应激蛋白(HSP60、HSP70和HSP90)含量也表现出显著性升高(P<0.05)。(3)热应激条件下,羔羊的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结构变化显著,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从瘤胃菌群结构也可看出,热应激时,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但其他菌科(Veillonellaceae、Ruminococcaceae、Bacteroidales_S24-7_grou和和Coriobacteriaceae等)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另外,瘤胃古菌中的甲烷短杆菌属丰度热应激条件下显著升高(P<0.05),但甲烷球形菌丰度显著下降(P<0.05)。同时,瘤胃内纤毛虫丰度显著降低(P<0.05),前毛虫丰度显著增加(P<0.05),瘤胃真菌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80%和60%两种湿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断奶羔羊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饮水量均有明显得拐点;另外,羔羊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与环境温度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热应激条件下断奶羔羊生产性能和消化性能显著下降,且血清COR和GLU含量含量增加。热应激还影响了断奶羔羊的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
其他文献
偶极一偶极相互作用的长程性和各向异性,使其对旋量BEC的特性有重要影响。大量的文献基于平均场近似,对偶极旋量BEC的磁性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等做了重要的讨论。本文在单模近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单位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是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是比较多的,而这其中人才是核心。在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信息化的了解不够全面,另一方面也缺少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使得他们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总体的步伐是比较缓慢的,信息的利用水平也不高,从而导致了信息孤岛的产生。然而信息孤岛并不是单方面的受到技
粒子物理是研究物质组成及其基本相互作用的学科。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理论建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包括弱电统一规范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这一理论成功地经受了大量的实验检验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加剧,让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自1991年Gratzel首次报道了基于廉价的介孔纳米晶Ti O_2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就因其原料丰富、光电性能优异而在研究领域中成为了热点。然而,由于Ti O_2的禁带宽度较宽(3.2 e V)、电子迁移率较低以及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较高,这些不利因素大大限制了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在原子层次上研究材料微观机制的重要理论工具,包括了上亿原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研究相变、塑性变形等现象。特别是在研究材料的性能时广泛使用分子动力学
共轭分子体系的光诱导电荷转移和能量传递过程,是决定有机光电材料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问题。因此,研究体系的取代基团和共轭结构变化对有机共轭分子激发
河长制政策是一项在城市环境治理和污染治理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保类政策。探寻河长制政策扩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机制以及梳理政策扩散阶段及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政策扩散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对河长制政策扩散的研究则较少,缺乏对驱动河长制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及扩散机制的研究。本文基于政策扩散理论,从内部、外部影响因素2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在2016年国家强制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政策意见以前,共有66个地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成为外国留学生的首选国家,留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及社会融入需求成为目前我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天津理工大学留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其跨文化适应现状,在此基础上试图探讨留学研究生社会支持与跨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社会支持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原动力。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现了重大应用前景,但其内含的个人隐私和伦理风险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最大程度开发利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红利,规避其蕴含的风险,本文从负责任创新的视角,以人工智能为例,分析科技风险治理机
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人们预言在高温高密的极端条件下会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但是即使没有末态QGP的影响,由于初态参加碰撞的是核而不是核子,因此核核碰撞的结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