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MRI放射组学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D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MRI放射组学图像特征提取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1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两年内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直肠恶性肿瘤的患者共计105例(淋巴结转移和非淋巴结转移分别为73例、32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盆腔增强MRI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且图像清晰结构可辨认,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其中训练集70例,验证集35例,将患者的MRI图像用3Dslicer(版本4.11.2)软件进行感兴趣区域勾勒,用软件自带内部插件对所勾勒区域进行3D重建及数据提取,每例资料提出140个放射组学特征,对所提取特征进行单变量统计检验,比较转移和非转移,选择特征相似性度低的特征,再对选出的特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特征与淋巴是否结转移的单变量关联,获得11个放射组学特征,再对获得的11个放射学特征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放射学特征,对最终获取的特征进行建立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放射组学模型,最后将模型用于验证集来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评估所建立模型的效能。结果:基于此次研究所建立的放射学模型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功用良好,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多变量逻辑分析发现放射学特征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模型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获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和0.735,且该模型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之间的效能无差异。结论:提出了一个基于治疗前患者MRI数据且经过验证的并且易于使用的放射学模型,用于预测患者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该模型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随着体检筛查的普及,通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测到的肺结节越来越多,早期准确诊断其良恶性至关重要,随后的治疗方法也相应变化。相对而言,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pulmonary Nodule,GGN)诊断较复杂,组织学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鉴于其病灶小、缺少实变成分,无论纤维支气管镜或CT穿刺、胸腔镜均非常难以获取组织且具有一定创
目的:比较微创Ivor-Lewis和微创Mckeown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远、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到2014年3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诊断为胸中下段食管鳞癌且接受微创手术的连续患者资料268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Ivor-Lewis(Minimally invasive Ivor-Lewis Esophagectomy,MIILE)组和微创Mckeown(Minimally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遮阴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碳(C)、氮(N)、磷(P)积累、分配及计量特征的差异,探讨杉木幼苗对不同遮阴条件的C、N、P响应策略,揭示遮阴处理对杉木幼苗C、N、P元素变化规律的影响,为杉木苗木繁育、林分光照环境调控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当年生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阴方式设置5个遮阴梯度:遮阴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其变化,评价非小细胞肺癌中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与凝血功能关系,并探讨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作用。方法:统计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通过病理证实的,并接受一线放化疗的40例NSCLC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40例
目的:目前有研究表明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等反映机体炎症状态、营养状况以及高凝状态的血液学指标与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但针对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所形成的复合指标如AFR(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比率)、FPR(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的比率)与肺恶性肿瘤预后的国内外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AFR、FPR在晚期肺癌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皖南
目的:探讨14例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ituximab-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ILD)的临床特征,并结合文献,对该疾病进行详细讨论,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从而为临床工作中R-ILD防治、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诊断的14例R-IL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具体时间、临
目的:探讨激肽释放酶7(KLK7)对卵巢癌发生发展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34例卵巢癌组织和50例正常卵巢组织,使用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组织中KLK7的mRNA及HK7(由KLK7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情况;q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LK7基因在人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和卵巢癌细胞A2780,OVCAR-3,SKOV-3表达情况;后采用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