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已经深入到了产品层面,表现为特定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所包含的不同生产工序、生产环节、零部件在空间上被分散到了不同的国家进行,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产品内分工成为了当前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主要现象。而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加快,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上关键的一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试图通过分析制造业各个部门产品内分工和产业竞争力的变化趋势,探讨产品内分工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本文借助于传统比较优势分析框架下的产品内分工理论,选取1992年-2005年间六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借助于相关文献中阐释的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各个子行业的产品内分工指数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并进行经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了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分工的深化对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的作用。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了产品内分工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随部门的不同而出现了差异。首先,中国制造业各个子行业,由于其要素密集程度的不同,因而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不同,进而对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方向不同。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部门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作用明显,而劳动或资源密集型的行业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其次,中国制造业各个子行业内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着正的促进作用。再次,中国制造业各个子行业内部技术的偏向性增长有利于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经验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证分析中采用了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科学全面的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产业竞争力的动态影响,避免了单独使用截面数据无法获取动态变化趋势的缺点,从而获取了更有说服的政策启示:大力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先提升资本或技术密集型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制造业部门的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