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验证是上个世纪由美国学者Swann提出来的,自我验证是指个体试图在自我知觉之间以及自我知觉与即将获得的信息之间寻求一致性:我们试图让人们了解我们是谁或相信我们自己将成为什么人。Swann于本世纪初总结了以前的研究,发现在自我验证过程中,人们多使用几种策略:营造验证自我的社会环境和对现实信息的主观歪曲。本研究就是在Swann的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对自我验证策略的使用情况。同伴关系与其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存在密切的关系。同伴关系有利于其自我概念的确立和发展,自我概念又会影响初中生同伴关系的状况。而自我验证既能够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又能够通过影响初中生自我概念的确立和发展,从而间接影响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因此,我们旨在通过研究初中生自我验证的策略与同伴关系的关系,探讨如何更好的指导初中生确立和发展其自我概念,改善其同伴关系。本研究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设计适用于本研究的初中生自我验证策略的问卷,并通过初测进行问卷的完善,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其次,根据研究的需要修编同伴关系问卷,并进行问卷指标的检查,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再次,问卷确定后,进行正式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本研究围绕自我验证策略、同伴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自我验证策略是多维度的,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它包括三个因子:(1)选择交往对象,主要反映了初中生在自我验证的过程中选择交往对象策略;(2)选择或歪曲信息,主要反映了初中生在自我验证的过程中选择或歪曲信息的接收策略;(3)构建交往环境,主要反映了初中生在自我验证的过程中构建交往环境策略。各个维度及总问卷之间达到心理测量所需的信效度指标。初中生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比较符合自我验证策略。(1)性别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的表现比女生更明显。(2)年级上,表现出一定的年级差异,在选择或歪曲信息方面,初一学生显著低于初三的学生;在构建交往环境方面,初一的学生显著高于初二的学生。(3)城乡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他们自我验证策略主要是选择性的接受他人信息和建构交往环境,而不是选择交往对象。自我验证策略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结果:(1)初中生选择交往对象维度与其同伴关系状况各维度及总分均呈现无相关或轻度的负相关;(2)构建交往环境、选择或歪曲信息维度及自我验证策略总分与其呈现显著的正相关。(3)通过自我验证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同伴关系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