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多模态切换控制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空间飞行器(Near Space Vehicle,NSV)工作在20~100km的近空间区域,具有高效费比、长滞空时间、高分辨率、强机动性等优点,因此目前对近空间飞行器的研究工作受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Near Space Morphing Vehicle,NMV)不仅具有强非线性、激烈快时变、强耦合以及严重不确定性的特点,而且还存在小翼伸缩变化问题,因此对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各模态的控制以及模态切换控制的研究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针对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的非线性模型建立、不同飞行模态以及小翼状态下的飞行控制、不同飞行模态和小翼伸缩变化的切换控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国内外公布的近空间飞行器的模型的数据,结合可变翼的特点建立具有伸缩小翼的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非线性模型。由于飞行器飞行环境的复杂多变的特性和不同模态飞行任务的差异,建立了大气环境模型和不同模态的发动机推力模型,并分析飞行器的开环特性,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和切换控制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由于近空间飞行器飞行包络大,不同飞行模态飞行器的特性和控制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基于飞行任务的差异和小翼状态对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的模态进行划分,分析各模态约束条件以及小翼状态对气动力和力矩的影响。考虑到滑模控制方法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优点以及抖振的缺点,针对反馈线性化后的等效模型,提出双幂次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并设计爬升和巡航模态的飞行控制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证明双幂次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的稳定性,然后通过仿真验证证明该方法对不同飞行模态控制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然后,考虑到模态切换时飞行状态会发生突变,极易造成飞行器的不稳定。因此,针对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爬升/巡航模态的切换过程,分析直接切换的控制效果,说明设计切换控制律的必要性。考虑到滑模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惯性环节的双幂次趋近律滑模切换控制算法,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该方法与传统的惯性环节切换控制方法的优劣。最后,鉴于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分析小翼不同状态对飞行控制的影响,对不同小翼状态下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由于小翼状态的变化导致气动参数的变化,因此将基于惯性环节的双幂次趋近律滑模切换控制算法应用到小翼收回/伸出的切换过程,数值仿真验证说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以及良好的鲁棒性。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近空间可变翼飞行器不同模态的飞行控制、飞行模态的切换以及小翼伸缩切换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切换控制算法,保证模态切换过程的稳定和平滑。
其他文献
无刷直流电动机利用电子换相代替机械换相,克服了传统直流电动机由于电刷摩擦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电机的寿命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调速性能好、运行可靠、效率高、
学位
二十一世纪宣告了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等各种存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其中,包含信息量最大的图
随着空间任务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卫星采用大尺寸挠性附件,并且要求高精度姿态控制。然而,挠性卫星的刚体运动与挠性附件的振动存在耦合,影响卫星本体运动。本文以“空
随着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发展,约束优化问题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复杂。因此,复杂约束优化问题成为了约束优化问题的热点。由于复杂约束优化问题具有可行域非连通、包含多个局部最优
可重构机械臂是由一组具有通信接口并且可以互换的关节和连杆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能迅速地分离和重新组装成适合不同任务的机械构形的机械臂。与传统的固定结构的机械臂相比,
电动车辆以车载电池为电源,具有清洁环保、驾乘舒适等优点,是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电动车辆电机控制系统是车辆中的核心部件,对整个车辆的性能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
对于大部分指针式仪表,特别是准确度比较高的仪表的检验,目前仍利用传统的方法需要人来手工记录读数、处理结果。这种传统的方法不仅耗时多、成本高,而且会加入人的主观因素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频率合成技术,其数字结构满足了现在电子系统的许多要求,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函数发生器在电子、教育等行业的
四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具备垂直起降和悬停功能,并具有优良低速飞行性能的无人驾驶旋翼飞行器。与常规布局无人直升机相比,四旋翼无人机还具有结构紧凑、操控简单,维护方便,使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的消费日趋增长,众多酒店和酒楼之间的竞争也越加激烈,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关键作用。一个方便高效的点餐系统,不仅可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