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光学串并转换模块的热管理及抗辐照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bo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相比于微波通信技术具有速度快、体积小、保密性强、发散角小等优点,是解决通信速率难题的关键技术。空间激光通信受恶劣天气影响被迫中断的情况下,需要启用微波通信实现星地信息的实时传输。然而星地微波通信单通道信息传输速率受频带资源限制,目前,即使在Ka波段信息的传输带宽也只有1.5 GHz。高速激光通信数据需要经过降速处理才能通过微波通信传输到地面站。因此空间激光通信和微波通信传输能力的不匹配问题亟待解决。利用光学串并转换模块将高速串行的光信号转换为多路低速并行的光信号,然后再进行处理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光学串并转换单元作为卫星有效载荷,在真空工作环境下的模块的热耗将严重影响模块工作性能,因此空间中的光学串并转换模块的热管理就显得意义重大。针对光学串并转换模块散热问题,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光学串并转换模块中部分高发热器件:电源、FPGA、放大器、激光器、光模块进行了充分的热分析后,对模块二层放置的器件,激光器和光模块进行组合热分析,进而对串并转换模块整体进行热分析。为提升热管理效果,选用了导热系数较高的铜导热板,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温度维持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同时使系统重量控制在一定限度。根据现有串并转换模块结构,研究了恒温板的温度对光学串并转换模块整体热场分布的影响,在恒温板15℃情况下,模块整体温度上升控制在10℃以内,能够在空间环境下正常工作。与此同时,考虑到空间特殊环境,需要对光学串并转换模块的抗辐照能力进行研究,选取激光器为对象进行辐照实验。在不同辐照总剂量下,测试激光器的性能变化,以便将此应用于光学串并转换模块空间辐照特性研究。
其他文献
工业控制系统(ICS)是工业基础设施的核心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军工、制造等领域,其安全关系着企业生死存亡,关系着国计民生。2010年震网病毒(Stuxnet)爆发后,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才逐步受到企业乃至国家层面的重视。目前,工业控制系统漏洞发现数量为2362个,仅占信息安全漏洞发现量的1.68%,而行业漏洞中也仅占14%。根据信息系统漏洞分布规律,可以预测还有很多工控漏洞尚未发现,这
航空发动机的结构极其复杂,且在高温和高速的恶劣环境下工作,较易发生各种故障。这不但对飞机的飞行安全造成影响,而且也增加了飞机的运营成本。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可靠运行,提前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的基础生产业与高端行业都带来了新的远景与发展道路。同时人工智能的逐渐成熟也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大力提高科技生产力。本文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从教育的人工智能发展角度出发,探索构筑"人工智能+教育"的双师生态系统教学模式在如今的高中教育的运用,以及如何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模式的深化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雷达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有关相控阵天线的相关技术应运而生。相控阵天线可以通过对系统中各不同的天线阵元之间微波信号的相位延时
鉴于目前光伏器件太阳能转换效率较低,开发高效光伏材料成为研究热点。BaTiO3作为典型的钙钛矿铁电材料,具有自发极化,可有效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但其带隙高达3.4eV,不能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