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反应墙技术修复农药污染地下水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ming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产业在不断扩大范围,大量使用的农药通过地表流入地下层,尽管农药含量不高但极难处理。将分子印迹技术与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联用,可高效且定向处理农药污染地下水。本文选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合成聚苯乙烯微球(Ps),并考察反应条件。确定Ps微球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单体St浓度24%,分散介质乙醇/水配比50:0,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70℃,引发剂AIBN及分散剂质量分数为2%和15%,所合成的聚苯乙烯种球粒径均一、球形度好且分散性好,为后续农药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奠定了基础。随后采用单步溶胀和多步溶胀两种方法制备阿特拉津分子印迹微球,经结果对比确定采取多步溶胀法,并在控制单一变量条件下,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聚合时转速150 rpm,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12。采用多步溶胀法制备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确认本实验选择甲苯作为溶剂,交联剂用量MAA与模板分子摩尔比为4:1,所合成的分子印迹微球最佳。合成的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粒径约7μm,粒径均一且微球分散性较好,表面呈现蜂窝状,具有可以同模板分子特异性结合的专一识别位点。对农药分子印迹微球进行吸附动力学、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研究。两种农药分子印迹微球在100 min左右会达到吸附饱和,均存在两类吸附位点。阿特拉津MIPMs在阿特拉津和克百威共存条件下与克百威MIPMs在克百威、灭多威、三羟基克百威三者共存的条件下,均对特征农药显现出了特异性吸附,证实所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选择性能优良。最后考察PRB柱与分子印迹技术联用的处理效果。先考察其对模拟污水的净化效果及重复使用性,将阿特拉津和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作为填充介质,组装印迹PRB柱。数据显示,两种印迹PRB柱结合时间分别缩短至装柱前的1/5和1/6,最大吸附量大幅度提高200倍和220倍。且两类PRB柱对各自的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回收率高达89.1%和91.1%。通过5次重复利用,两款PRB柱对农药阿特拉津和克百威的回收率分别保持在80%和85%以上。随后对实际地下水进行采样,通过富集实验考察农药印迹PRB柱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实际水体的复杂成分对PRB性能影响较小,性能与模拟水体时候较接近。且循环使用性较好,经过5次的循环使用,吸附量及回收率虽略有降低,但其对特征农药阿特拉津和克百威的回收率稳定在80%左右。印迹PRB柱显示出较好的还原再生及循环使用性能,为日后深入研究和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选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归纳其一般资料,并统计其桥血管类型、数量、术中流量,术前、术后(出院前)及术后1年心脏各腔室的测量数据,旨在探讨:(
目的:胃癌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大多数胃癌患者被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因为早期胃癌通常无症状,而且,即使在根治性切除后胃癌也经常发生转移
近年来全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害全民健康及寿命的高发疾病。冠脉搭桥术能够一定程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化石能源因其高污染、不可再生不能满足人们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与此同时,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因其清洁且可循环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分型,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肺癌的发生与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及肺部感染性疾病有关,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功能成分和厚朴酚(Honokiol,HON)与高脂干预对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试验选取6周龄体重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C57BL/6小鼠60只,适应性
由于导热油分解、空气漏入、吸气剂失效、各部件放气等原因引起的真空集热管环形夹层内残存气体的聚集,是引发集热管真空失效的主要原因。夹层内真空度的不同会带来换热机制
执行器是承载机械系统功能性动作的核心元器件。工业生产活动中,各类高效稳定的机械系统是生产力不断增长的必要工具和重要保证。不管是大型工业设备、货运物流载体,还是小型
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世界性流行病[1],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所有糖尿病的90-95%[2]。T2DM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但人们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IR)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研
乙型肝炎(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是全球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每年因乙肝感染导致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HBV感染相关死亡人数的近50%。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