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产业在不断扩大范围,大量使用的农药通过地表流入地下层,尽管农药含量不高但极难处理。将分子印迹技术与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联用,可高效且定向处理农药污染地下水。本文选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合成聚苯乙烯微球(Ps),并考察反应条件。确定Ps微球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单体St浓度24%,分散介质乙醇/水配比50:0,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70℃,引发剂AIBN及分散剂质量分数为2%和15%,所合成的聚苯乙烯种球粒径均一、球形度好且分散性好,为后续农药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奠定了基础。随后采用单步溶胀和多步溶胀两种方法制备阿特拉津分子印迹微球,经结果对比确定采取多步溶胀法,并在控制单一变量条件下,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聚合时转速150 rpm,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12。采用多步溶胀法制备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确认本实验选择甲苯作为溶剂,交联剂用量MAA与模板分子摩尔比为4:1,所合成的分子印迹微球最佳。合成的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粒径约7μm,粒径均一且微球分散性较好,表面呈现蜂窝状,具有可以同模板分子特异性结合的专一识别位点。对农药分子印迹微球进行吸附动力学、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研究。两种农药分子印迹微球在100 min左右会达到吸附饱和,均存在两类吸附位点。阿特拉津MIPMs在阿特拉津和克百威共存条件下与克百威MIPMs在克百威、灭多威、三羟基克百威三者共存的条件下,均对特征农药显现出了特异性吸附,证实所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选择性能优良。最后考察PRB柱与分子印迹技术联用的处理效果。先考察其对模拟污水的净化效果及重复使用性,将阿特拉津和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作为填充介质,组装印迹PRB柱。数据显示,两种印迹PRB柱结合时间分别缩短至装柱前的1/5和1/6,最大吸附量大幅度提高200倍和220倍。且两类PRB柱对各自的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回收率高达89.1%和91.1%。通过5次重复利用,两款PRB柱对农药阿特拉津和克百威的回收率分别保持在80%和85%以上。随后对实际地下水进行采样,通过富集实验考察农药印迹PRB柱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实际水体的复杂成分对PRB性能影响较小,性能与模拟水体时候较接近。且循环使用性较好,经过5次的循环使用,吸附量及回收率虽略有降低,但其对特征农药阿特拉津和克百威的回收率稳定在80%左右。印迹PRB柱显示出较好的还原再生及循环使用性能,为日后深入研究和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