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极杆设备升级改造及不对称陀螺分子Stark效应计算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原子与分子的研究中,利用量子态进行分子的空间操控这一前沿课题是目前被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利用对分子的空间操控,实现分子的转动态选择、准直与取向,对原子与分子的相关实验具有积极重要的影响。量子操控后的分子体系被广泛的应用于电离解离、电子衍射、高次谐波产生等研究领域。分子的准直与取向可以在磁场、电场、激光场中实现,也可以将这几种场进行组合。所用方法不同,分子准直与取向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我们课题组使用的是转动态选择结合激光技术实现对分子的转动态选择、准直与取向,并进行相关分子的电离解离过程或光电子成像等实验。我们主要使用六极杆设备实现对分子进行转动态选择。为了提高实验装置性能,优化实验结果,本次我们对原有的六极设备进行了升级与改造。本文对其升级与改造过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首先是束源室,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一段长为200mm的新腔体(即缓冲室)并配备了高性能的分子泵,以实现二级真空差分,优化分子束。在六极室,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了三套长度相同,直径不同的可替换的六极杆装置,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长了六极杆的长度,增强了分子在六极杆中的作用距离。同时在六极杆中间以及六极装置尾端加入Beamstop,有效的遮挡掉了分子中某些不需要的转动态和一些受六极电场力作用力较小的分子,减少干扰达到优化实验条件的目的。并在保障腔体真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在腔体外部对六极装置以及尾端Beamstop的多维调节,已达到整体装置的共轴校准。在探测室,加入一段长为200mm可拆卸的新腔体,这一具体数值由Simion软件模拟得出。延长探测腔的目的是为由探测电子成像转换成测量离子相关实验时使用,并在延长室下方配备高性能的分子泵,提高探测室真空度。最后,对实验腔体的整体支撑装置,进行了重新加工制作,变为可拆卸变动组装支撑装置,相比于之前的支撑改进后更便于对腔体进行维护。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我们完成了不对称陀螺分子转动波函数的构造,并计算了ab-混合型不对称陀螺分子(甲醇分子J≤3)不同转动能级的能量。也计算了甲醇分子(M≤2)所有转动态在均匀变化外场中,一阶斯塔克效应作用下的能量变化。结果表明:若只考虑一阶斯塔效应时|201>、|2-21>、|111>、|202>、|2-12>、|2-22>这些转动态在外场中有正向斯塔克效应,能够通过六极杆装置实现转动态选择与分子束聚焦。但是高压情况下二阶斯塔克效应不可忽略。
其他文献
膜结合鸟苷酸激酶(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s,MAGUKs)是一种支架蛋白质家族,富集在细胞连接处,在细胞极性建立和维持、细胞粘附以及细胞信号转导方面具有重要作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商务合同在商务活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合同不仅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更是维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的重要法律
自从碳纳米管被发现以来,研究碳纳米管及相关体系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热点研究领域。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高强度、低密度、中空等一系列特性使得碳纳米管表现了出优
冷分子和超冷分子在诸如精密测量,超冷低温化学和量子计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论文工作采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RCI+Q)对TlCl分子以及BiH分子激光冷却方案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高精度的从头算方法计算了TlCl和BiH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跃迁性质包括势能曲线,跃迁偶极矩,和Franck-Condon因子等,本论文的计算工作同时考虑了芯价关联效应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影响。2、研究了T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专性厌氧菌,它通常存在于人口腔中,F.nucleatum通过其黏附素将口腔中的多种微生物整合在一起来发挥其致
目的:评估成人1型糖尿病(T1DM)的骨钙素水平,探讨骨钙素在T1DM糖代谢调节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纳入的研究人群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检测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extremely low b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的单链RNA分子.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近年来,研究者发现miRNA参与生物体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周期、细胞发育、细胞增殖
目的:本课题研究是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和南京大学附属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标本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转录因子人叉头
L~2([0,1)~d)中的周期小波系已经在物理科学和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事实上,由于上述领域所采集的数据往往是离散的,因此学者们将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了L~2([0,1)~d)上周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