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多层结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增强与调控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束线偏振光经过不同介质构成的界面时,自旋方向相反的光子会在垂直于入射面的方向发生横向偏离,从而分裂成两束圆偏振光,这种现象就是本论文将研究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该效应可以认为是电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光学版本,此时折射率梯度替代了外场的作用,而圆偏振光的左旋、右旋分量扮演了自旋电子的角色。究其根本,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是光子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耦合的结果。光子自旋霍尔效应与折射率梯度密切关联,因此该效应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精密测量工具,有望在测量材料结构参数微小变化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光子自旋霍尔效应也被用于光学传感器的设计之中,为传感器灵敏度的提升开辟了新天地。以往的研究表明,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是一种弱效应,其产生的横向偏移非常小,一般为几个波长的量级,甚至更小,这极大地阻碍了其应用。因此,如何增强和调控该效应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多种效应可被用于增强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比如布儒斯特角、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光隧穿效应等。近年来,二维原子晶体的涌现为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增强和调控提供了新的契机。对于二维材料中的“明星”—石墨烯,前人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其方便可调的费米能级,可以对光子自旋霍尔效应进行有效地增强和调控。基于以上认识,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为石墨烯基多层结构中反射光和透射光自旋霍尔效应的增强和调控方面,并探讨了基于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折射率传感器,取得了以下创新性研究成果:(1)提出了一种灵活调控单层石墨烯基材料中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新方法—外加光泵浦。光泵浦透过棱镜作用于棱镜-单层石墨烯-空气层-衬底结构中的单层石墨烯上。通过调节光泵浦功率,可有效控制单层石墨烯的光电导率和该结构的菲涅尔系数,最终实现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调控。我们还发现存在最佳光泵浦功率,它可以使得该结构在H偏振光对应的自旋偏移量可以达到其上限(即入射光束腰的一半)。这归因于单层石墨烯光电导率实部的零值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偏振态菲涅尔反射系数的大比率。这一发现为自旋光子器件的调控提供了崭新的自由度,该方式具有灵活易操作、不局限于特定介质材料和特定工作频率的特点,这有利于其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随后,在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光泵浦自旋霍尔效应的折射率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癌细胞的检测。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基于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折射率传感器不仅可以区分多种正常细胞和癌细胞(胃、肝、表皮细胞),而且对不同浓度癌细胞混合液也具有极好的检测效果。该折射率传感器的灵敏度非常优异,与基于共振光隧穿效应的传感器相比,其灵敏度提升了四个数量级。最后,探讨了不同的光泵浦功率对传感器灵敏度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光泵浦功率存在着两个特征值,当光泵浦功率取这两个特征值时其强度灵敏度可达到较大值。基于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折射率传感器将在生物医学、药物筛选、早期癌症诊断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设计了一种由单层石墨烯和SiO2气凝胶周期性交替排列的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实现了太赫兹波段透射光可观的自旋霍尔效应。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的加入可显著增强光子晶体结构的自旋霍尔效应;从菲涅尔系数的角度分析,透射系数的相位对透射光自旋霍尔效应的增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石墨烯-SiO2气凝胶光子晶体中透射光较大的自旋偏移量主要集中在太赫兹的两个区域(低频区和高频区)。其中,低频区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显著特征为广角、宽频,且自旋偏移量受光子晶体周期数和石墨烯费米能级的影响比较大。高频情况下,透射光的自旋位移随着光子晶体周期数的增大而显著增强。该研究发现,无论是低频区还是高频区,光子晶体周期数和石墨烯费米能级的合适选取,均可实现对石墨烯-SiO2气凝胶光子晶体透射光自旋霍尔效应的有效调控。(3)探讨了棱镜-单层石墨烯-空气层-衬底四层结构中反射光自旋霍尔效应的宽带特性,并详细分析了其自旋偏移量随入射角、空气层厚度以及石墨烯费米能级的变化关系。对于不同的入射光频段,通过优化空气层厚度和石墨烯费米能级,均可实现布儒斯特角附近反射光的巨大偏移量,展现了石墨烯基结构中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宽带特性。其中,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布儒斯特角在33.5°附近,而太赫兹波段所对应的布儒斯特角相对较大,且该角度并随着入射光频率的降低而急剧增大。但是,不同的入射光频段下,自旋偏移量随石墨烯费米能级的变化趋势是不一致的,这归因于石墨烯光电导率在不同入射波长处对费米能级的灵敏度不同。这种单层石墨烯基多层结构中反射光自旋霍尔效应的宽带特性,为宽带自旋光子器件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4)研究了单层石墨烯的插入对由平衡损耗和增益组成的宇称-时间对称系统中相干完美吸收(CPA)-激光模式和其透射光自旋霍尔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单层石墨烯引入后,系统中仍然存在着CPA-激光模式点,因为该点处菲涅尔透射系数相位的突变,透射光自旋偏移量在CPA-激光模式点处发生了正-负值的转变,且该点附近自旋偏移量可达到极大值。随后研究了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对透射光自旋霍尔效应的调制作用,当石墨烯费米能级较大的情况下,获取强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所要求的系统厚度将会降低,这为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器件的小型化提供了新的手段。
其他文献
高镍(镍钴锰酸锂NCM811)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放电容量大、原料成本较低等优点,已经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锂离子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之一。针对NCM811正极材料Ni/Li混排程度较高、循环稳定性差、二次晶体裂解严重、热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利用共沉淀合成方法制备了高镍正极材料NCM811,并对其进行了掺杂及包覆改性,研究了Ni/Li混排程度、热稳定性、二次晶体裂解程度及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与电化学
学位
土壤中发生的硝化作用一般被认为是由两类截然不同的微生物所主导的两个连续的步骤,既涉及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主导的氨氧化过程,也涉及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主导的亚硝酸盐氧化过程。然而在2015年,一种能同时进行氨氧化和
小型化高集成度的射频前端模块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它是连接信号收发器和天线的必经之路。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具有频率选择性的器件可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降低链路的噪声以及抑制相邻信道的串扰等。其中,小型化无源平面滤波器、双工器和滤波功率分配器是高密度集成的射频前端模块的核心选频器件。本文利用多模技术实现了多款微带/IPD滤波器、SIW双工器和SIW滤波功率分配器。此外,基于SIW的内嵌隔离网络
图像恢复问题广泛存在于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在图像的获取过程中,由于观测模型的病态(ill-posedness)特性,通过简单的逆运算无法直接从观测数据中获得潜在的目标图像,图像恢复技术应运而生。正则化是一种解决不适定问题的高效数学方法,其通过设计先进的正则项提供先验知识来约束解空间,在确保原问题保真度的前提下,可以将不适定问题转化为适定性问题,广泛应用于图像恢复问题。本文在深入分
学位
近年来,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正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深度应用.特别地,以压缩感知、低秩矩阵和低秩张量重建为代表的高维数据稀疏重建方法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诸多传统与新兴领域,如医学成像、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气象监测.然而现有相关研究大都基于理想的数学模型,并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中通常要处理的量化问题.简单地讲,量化是将连续(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由于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趋势和区域系统的互联要求,电力系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也越来越深,这使得传统的电力系统正逐步演化为电力系统与信息系统深度耦合的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电力系统为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持续的能量流,而信息系统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有效的信息流。一方面,信息系统中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电力系统的故障会通过网间的耦合连接传播到电力系统/信息
极速的用户体验,海量物联网终端的接入,超高速移动场景等应用迫切需求支持高速率、低延迟、超高流量密度、全覆盖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掌握无线信道传播特性是系统设计的基础和关键,因此精确地预测信道特性是存在的关键性难题。而高性能射线追踪传播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则是一项强有力的解决方案。本文面向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射线追踪模型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射线发射方法和空间剖分加速算法,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