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TRIM44L和TRIM21调控抗病毒免疫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m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水鱼类,目前在集约化大规模养殖的同时也遭遇到严重的病害威胁。其中,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和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RGNNV)是两种重要的石斑鱼病害病毒性病原,近年来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频繁暴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然而,到目前为止,石斑鱼应对病毒侵染的防御分子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TRIM(Tripartite motif)蛋白是一类E3泛素连接酶,在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蛋白质加工及运输、蛋白酶体介导的蛋白质降解以及机体对病毒的应答等重要的生命过程。为更好揭示石斑鱼免疫相关基因在病毒感染复制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本论文开展了石斑鱼TRIM44L和TRIM21调控抗病毒免疫的机制研究;并针对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GNNV,开展了生物载体口服疫苗的研究,取得以下创新研究结果。1.石斑鱼Ec TRIM44L在RGNNV病毒感染复制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根据石斑鱼脾脏转录组EST序列信息,我们克隆了斜带石斑鱼TRIM44L基因(Ec TRIM44L)。序列分析表明,Ec TRIM44L编码一个393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44%和51.02%。Ec TRIM44L包含两个保守的结构域,分别是B-Box结构域和coiled-coil结构域。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RGNNV感染石斑鱼脾脏细胞(grouper spleen,GS)后,Ec TRIM44L的表达量显著上调,提示Ec TRIM44L参与了RGNNV感染。进一步研究表明,Ec TRIM44L体外过表达能明显增强RGNNV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并显著上调RGNN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和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 Rp)的表达量。同时,Ec TRIM44L过表达显著降低干扰素(IFN)信号关键分子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此外,过表达Ec TRIM44L负调控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5,MDA5)和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MAVS)诱导的干扰素刺激反应原件(interferon stimulation response element,ISRE)启动子活性。综上,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Ec TRIM44L可通过负调控MDA5和MAVS诱导的干扰素免疫反应促进RGNNV感染与复制。2.石斑鱼Ec TRIM21在SGIV和RGNNV病毒感染中的调节作用机制。我们克隆了斜带石斑鱼TRIM21(Ec TRIM2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Ec TRIM21编码一个由55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斑马鱼(Danio rerio)和人(Homo sapiens)同源性分别为38.92%和31.13%,且包含RING、B-Box、PRY和SPRY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Ec TRIM21呈现胞质分布。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GIV、RGNNV感染GS细胞后,Ec TRIM21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体外过表达研究表明,Ec TRIM21可显著抑制SGIV和RGNNV病毒基因的转录,同时干扰Ec TRIM21的表达则显著促进SGIV和RGNNV病毒基因的转录。与此同时,过表达的Ec TRIM21显著促进干扰素信号相关分子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综上,研究结果表明Ec TRIM21可通过正向调控干扰素和炎症反应抑制SGIV和RGNNV的感染与复制,从而发挥抗病毒效应。3.预防RGNNV的生物载体口服疫苗的制备和保护效果评价。通过病毒感染实验发现,RGNNV对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半数致死剂量为8.5×10~4TCID50/0.05 m L。应用柔性Linker连接RGNNV的CP基因和石斑鱼防御素蛋白(defensin protein,DP)基因,并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CP-DP。在大肠杆菌中应用IPTG诱导表达后,将CP和DP基因共同表达在大肠杆菌中,收集细菌并作为食物投喂卤虫(Brine shrimp)。待卤虫体内富集一定量的融合蛋白后,作为开口饵料用于投喂东星斑幼鱼。结果表明,东星斑通过卤虫作为载体口服免疫CP-DP融合蛋白后,鱼体组织中的RGNNV的复制受到显著抑制,且抑制效果显著强于口服单一的CP蛋白;初步实验结果显示免疫保护率达100%。研究结果为神经坏死病毒口服疫苗研发奠定了一定基础。总之,本研究揭示石斑鱼TRIM44L和TRIM21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控干扰素和炎症反应,从而影响病毒感染复制,为我们深入理解石斑鱼应对病毒侵染的免疫防御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信息;RGNNV生物载体口服疫苗的研制和免疫保护效果初步评价为探究有效的神经坏死病毒防控策略奠定了一定基础。
其他文献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务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化进程,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房地产市场相关体制也稳步建立。房地产业务涉及土地、投资、设计、施工、销售、物业等诸多环节,具有关联方众多、产业链冗长、数据量繁杂、投资额巨大等特性。伴随跨区域多项目开发模式的普及,房地产企业在项目资源调配、组织保障、项目监控、项目效益等方面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且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缺失
学位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是世界第三大豆类作物,营养丰富,具有“营养之花、豆中之王”的称号。鹰嘴豆适应性强,具有耐干旱、耐贫瘠、抗病、抗虫等特点,因此鹰嘴豆也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为作物抗性改良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目前尚未有利用分子育种来培育鹰嘴豆优良品种的报道,其中鹰嘴豆的遗传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是研究抗逆功能、培育优良品种的技术难点。本研究探索建立鹰嘴豆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
学位
表皮毛和气孔是植物表皮上两种重要的特化结构,在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信息交流和防御反应中起关键作用。二者的发育过程也是研究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和命运决定的模式系统。玉米叶片上表皮有三种类型表皮毛(大毛,刺毛和双细胞毛),它们和气孔以特定的模式分布在叶片表面。然而,玉米叶片上表皮毛和气孔原始细胞的命运起始和发育过程存在何种关系,分子遗传上有哪些基因参与调控了它们的起始和发育过程仍不清楚。本研究系统解析
学位
球兰(Hoya carnosa)是夹竹桃科(Apocynaceae),马利筋亚科(Asclepiadoideae),球兰属(Hoya)植物。球兰属植物的花具有副花冠,雌雄蕊合生形成合蕊柱,花粉粘生形成花粉块,花部构造精巧,是有花植物形态最复杂的类群之一,也是研究被子植物花结构演化的理想选材之一。MADS-box基因家族被认为是在植物生殖生长和营养器官发育的关键基因家族,在花器官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
学位
白掌为天南星科(Araceae)白鹤芋属(Spathiphyllum)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叶片作为白掌的主要观赏部位,但形态形成、生长调控的研究甚少。研究白掌叶片生长规律,可为生长调控和生产技术改进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美酒’、‘绿巨人’、‘皇后’3种不同叶型的白掌品种为试验材料,测量了叶片不同生长阶段叶片宽度、叶片长度、叶面积、叶脉数、叶厚度、叶尖夹角、叶片全长及SPAD
学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povirus,BmCPV)是引起家蚕中肠性脓病的病原微生物,给我国养蚕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目前对于BmCPV侵染家蚕宿主细胞的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生化实验验证BmCPV与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相互作用关系。ALP作为一种由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膜上的蛋白受体,大多数研究表明其充当着Cry毒素
学位
柑普茶是一种新兴的养生保健茶,是将新会柑的果肉掏空,往内塞入普洱茶,然后盖上新会柑盖子,在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通过特殊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新茶。此茶既有新会柑的果香味,又有云南普洱茶的醇香味,其滋味独特其妙、茶味醇厚、柑香温和、老少皆宜,有普洱茶药效的同时,也兼具陈皮的药理作用。目前为止,柑普茶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安全性、引用安全性以及挥发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对其药理作用,尤其是减肥降糖
学位
成熟果实的开裂使得种子散发为繁衍种族提供有利条件。但果实过早开裂会造成种子的脱离而降低自身种子的产量,并且会影响未脱离种子的发育,进而影响农业收获种子的质量。散落种子的萌发不但影响其他农作物生长,其油类物质还会污染土壤环境。因此,研究果荚开裂的机理,不仅对提高作物种子产量和质量有益,同时对于降低因果实异常开裂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
学位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于圆环病毒(Circoviridae)科,圆环病毒(Circoviridae)属,其基因组大小约为1.7 kb,是已知病毒中最小的单链环状DNA病毒。根据其血清型的不同,猪圆环病毒可分为Ⅰ型、Ⅱ型和III病毒即PCV1、PCV2和PCV3。PCV2对猪具有强烈的致病性,感染后,可引发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ostweaning mul
学位
植物中NLA(NITROGEN LIMITATION ADAPTATION)是一类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在水稻和拟南芥中有调控植物磷平衡的功能。但是,关于大豆(Glycine max)NLA的研究鲜有报道。首先,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大豆中鉴定到四个GmNLA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GmNLA1,GmNLA2,GmNLA3和GmNLA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GmNLA1/2/4响应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