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步伐的加快,生活压力、疲劳和烦躁等负面情绪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消除个体的这种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普遍社会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转换惯常环境来减轻压力,特别是转移到大自然的环境中,是消除不良情绪的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还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恢复。一些研究也已经表明自然环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让个体从疲劳的状态中恢复过来,重新获得学习、工作以及社交等能力。学术界将这种能够帮助个体减轻压力及与之相伴的各种不良情绪,能够减轻心理疲劳,甚至促进心理、生理和社会能力恢复的环境称之为“恢复性环境”。同时个体在与恢复性环境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注意力恢复等体验就被称之为恢复性体验。那么恢复性环境是如何影响游憩者的体验,以及它对行为意向是否存在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在回顾了恢复性体验、旅游满意度及行为意向等相关理论之后,结合注意力恢复理论和压力减少理论、期望差异理论以及计划行为理论,在已有相关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成熟的恢复性体验量表,探讨绿道游憩者的恢复性体验构成维度,并且以此为基础,构建绿道游憩者的恢复性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模型。其次,本文以国内首个5A级绿道景区——武汉市东湖绿道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和网上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以了解武汉市居民在东湖绿道的恢复性体验情况。最后,运用SPSS、AMOS结构模型等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绿道游憩者的恢复性体验由一致性、离开、魅力和兼容性四个维度构成;另外验证绿道游憩者恢复性体验对行为意向影响关系模型后发现,恢复性体验对行为意向能够产生直接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总体满意度产生中介效应。但是通过对模型路径系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否存在总体满意度这一中介变量,恢复性体验对行为意向产生的影响都比较小。同时本文还结合问卷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不同人口特征的恢复性体验感知的差异及其具体表现。结合本文提出的相关结论,提出了武汉东湖绿道的管理开发建设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