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乌鳢鱼头汤粉制备与脱腥工艺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eng0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鳢是我国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底栖淡水鱼类,素有“鱼中珍品”的美称,是一种营养全面、味道鲜美的滋补佳品。乌鳢鱼头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汤类产品深受人们喜爱,将乌鳢鱼头制成鱼头汤方便产品既充分利用了鱼类加工下脚料,又满足了人们对营养、快捷食品的需求。本论文以乌鳢鱼头汤为对象,研究了加工工艺对汤中营养物质的溶出迁移以及微纳米颗粒的形成,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酵母对乌鳢鱼头汤进行生物脱腥处理,优化了酵母发酵工艺,并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方便速溶粉末产品,分析了关键工艺参数对产品品质及干燥效果的影响,以期开发出营养高风味佳的方便鱼头汤产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加盐时间对乌鳢鱼头汤中营养物质的迁移及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熬煮至60 min时加盐是最佳选择,得到的鱼头汤营养丰富,且体系稳定,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保留。该条件下制得的汤中营养物质和呈味物质的溶出和迁移达到最大程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微纳米颗粒(MNPs)发现稳定的大小均匀的双层球状小颗粒,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发现非极性的甘油三酯自组装形成了球形颗粒,且位于颗粒中心,蛋白质分子分散在其周围或与之结合附着在表面。粒径、电位和多分散指数显示该条件下的鱼头汤体系最稳定。2.采用酵母发酵对鱼头汤进行生物脱腥。以特征性腥味物质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脱腥工艺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74 min,酵母含量1.40%,经脱腥处理后腥味物质含量降低至5.23%。通过GC-MS分析表明酵母发酵处理后汤中醛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醇类和酯类等增多。利用电子鼻技术可以有效区分出脱腥前后的乌鳢鱼头汤样品。3.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将鱼头汤制成粉末。选择麦芽糊精作为助干剂,能够有效提高集粉率,改善粘壁情况,助干剂添加量为15%,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70℃,进料速度为6 m L/min时喷雾效果和产品品质最佳。通过对比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两种技术,发现喷雾干燥法在产品物理性质以及微观结构方面都表现更好,相比耗时耗能的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更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水域环境的保护一直是国家环保的重中之重,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防止水体的污染。然而由于设备以及技术的限制,目前防治的手段主要依靠于人力,例如:人工巡河和人工打捞,这无疑是低效且不安全的,所以实现河流智能监测无疑会解放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现实场景中河流的监测方式具有多样性,所以对算法的载体需求也具有多样性。根据不同的载体,本文从客户端以及服务端两个角度对算法进行优化。具体内容如下:(1)客户端角度,
目的:了解COVID-19疫情初期,阜阳市定点医院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COVID-19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心理卫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立意抽样法,根据人口基数及感染病例数,选取阜阳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三个县及阜阳市区,对各县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和随机抽取的阜阳市区内一家定点医院的在岗医务人员发起调查。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自制问卷、抑郁自评量表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可能反映了不同的发病机制,也许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目的:探索早发和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以及经8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的区别。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305例,根据起病年龄的不同分成2组:①早发组(n=134),发病年龄≤18岁;②晚发组(n=171),发病年龄40岁~59岁。分别获得基线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守恒思维”是比较重要的化学学科思维之一,在高中化学计算领域及非计算领域中有关守恒规律的测试工具屡见不鲜,且此类题目在高考中也常有出现,如2019年全国卷III 28题(4)问。但守恒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气呵成的,需要在高中化学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学生逐步养成并运用守恒思维解决较为复杂的化学问题。不同学段指不同年级,主要是必修、选修两个阶段。本研究通过测试“电子得失守恒”思想在高中化学不同
声音是生物学上重要的生态特征,了解声音的特征,对语音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人的声音的语音识别研究非常丰富,而关注于鸟类鸣声识别的研究却很少,鸟鸣识别相关的研究成果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物种信息采集、鸟类行为分析、生态环境检测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特别是对于自然保护区信息采集领域,传统的信息采集多是以人工为主,通过对鸟类特征的观察来确定鸟的种类,费时又费力,如果能够通过鸟鸣声进行鸟的种类识别,
“变式”是对指向知识本质的原型问题的变化形式。“变式教学模式”是通过非本质特征迭代变化,逐渐深化学生对知识本质特征认知和把握的教学模式。本文拟在如下三方面展开研究:(1)当前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程序性知识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2)基于现状,如何构建变式教学模式下的有机化学程序性知识复习课?(3)变式教学模式下有机化学程序性知识复习课成效如何?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研究和个案研究,结论
利用肝素酶I制备低分子量肝素条件温和,反应高效,专一性强,并且降解过程不会导致硫酸根基团的丢失,因此在低分子量肝素的生产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目前用于制备低分子量肝素的肝素酶I稳定性差,在25 ℃下半衰期仅200分钟,稳定性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本论文尝试利用辅助分子设计计算,进一步通过结构改造提高肝素酶I的热稳定性。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肝素酶I的结构,通过优化得到合理的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