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方钢管节点经内置板加劲后的滞回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结构由于其自身优美的外观和良好的塑性、较高的强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师的青睐,焊接技术的提高促使焊接相贯方钢管节点广泛的使用,但方钢管(RHS)自身空心薄壁的特点,使其径向刚度远远小于轴向刚度。在焊接相贯方钢管节点中,支管一般承受轴向荷载,支管在主支管相交处把力传递给主管,往往造成主支管交界处主管上翼缘的局部屈曲或屈服破坏,而在往复荷载作用下,上翼缘局部屈曲或屈服更加明显,不利于整个结构的抗震。  为了改善相贯方钢管节点的受力性能,提高方钢管的径向刚度,用内置加劲板的方式对方钢管进行加强,为了研究加强后的效果,本文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设计三个缩尺的T型焊接方钢管相贯节点,随后建立三个对应的有限元模型,把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变形现象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建模、边界条件、加载方式的准确性。  建立20个T型相贯方钢管节点有限元模型,按照β值不同分为两大组,研究β值对加劲结果的影响;每个大组又各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内隔板取不同的厚度和开孔尺寸,以得到加劲效果最为理想的内隔板尺寸。  由构件的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可知,经过内隔板加劲后的构件其延性和耗能能力得到了提高,更有利于结构的抗震。加劲后的构件破坏模式发生了改变,原来发生在主支管交界处的局部屈曲转移到主支管交界处之外的一段距离处,另外主管的腹板和主管的下翼缘出现了明显的鼓曲。结果显示β(支管和主管的宽度比)值较大时(0.6),内置板加劲的效果明显,加劲后的抗震耗能性能较理想。论文对不同β值下内隔板的厚度和开孔尺寸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尺寸取值提出了建议,对类似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在研究了组件式GIS的基础上,使用VisualBasic开发语言结合MapX组件技术开发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分析支持系统。 首先,分析了建立软土地基分析数据库的数据来源、特点和
本文主要研究配置型钢混凝土柱的高层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和型钢混凝土柱的局部应力应变情况,属钢筋混凝土课题。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底层柱轴力特别大,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会出现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修建的公路工程,铁路工程,还有大中型港口码头工程,机场工程,以及各种类型的围海(湖,湾)填方造地工程都必然会遇
钢-混凝土组合肋壳结构(肋外表面为钢板、肋内部以及肋上部均为混凝土)具有刚度大、抗震性能好,承重功能与维护功能合二为一,充分发挥混凝土与钢材的优势,节省钢材,降低造价等一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步展开,人们在地层中开挖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地下洞室、隧道和巷道等,而地下洞室开挖后其周边围岩的弹
按变形控制确定地基承载力课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地基土的承载规律,充分发挥出地基的承载能力,在满足强度和变形安全的双重要求下,合理地确定地基承载力,使位于地基上的各种工程
为了保证柱的延性要求,规范通过限制轴压比,主要是希望柱发生延性好的大偏心受压破坏,从而保证柱有足够的变形能力。高层建筑的下部或大跨结构柱子为满足规程对轴压比限值的要求
土钉支护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深基坑支护、岩土体边坡加固的新技术,因成本低、工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作用机理、工作性能的认识尚不够深入,设计和计
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是一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尚未开发的资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支护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日益重要,国内外很多学者在本领域进
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地震区得到大力推广,建筑物基础隔震结构将越来越多。当前需要注意隔震结构受大震检验的实例仍然极少,大震下隔震层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仍然存疑。考虑到隔震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