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原核注射sMTPGH基因小鼠胚胎的体外培养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ng89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动物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提高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效率一直是多年来转基因研究的重点之一。将转基因胚胎在体外培养至可供移植的桑格或囊胚阶段,并在移植入受体之前对其进行检测无疑可以极大地提高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效率,对转基因动物建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实验采用显微注射法生产小鼠转基因胚胎,并采用体外培养体系将其培养至囊胚,然后对囊胚期胚胎外源基因整合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探索转基因胚胎植入受体前的体外培养和在大动物进行转基因的检测提供依据。 实验采用质粒sMTPGH转化感受态细胞,大量提取转化菌落细菌DNA,经Hind Ⅲ和EcoRⅠ酶切鉴定后,纯化经Hind Ⅲ酶切的线状DNA片段用于显微注射,导入受精卵雄原核。由58只超数排卵处理的小鼠获得卵母细胞1697枚,从中选取可用于显微注射的原核期受精卵1278枚。使用纯化的羊金属硫蛋白(sMT)控制下的猪生长激素(PGH)基因为显微注射片段,在显微操作仪下用自制的显微工具针将其导入受精卵原核,经体外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短暂培养后,存活的胚胎率为30.67%。实验还比较了几种不同培养液对克服小鼠胚胎2-细胞发育阻滞及卵裂率、囊胚率的效果。采用改进的M16培养液(用mM16表示)能有效克服2-细胞阻滞现象,并使体外培养的转外源基因1-细胞小鼠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在mM16培养液的基础上,再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使1-细胞胚胎发育到囊胚的比率进一步提高。在三种培养液(M16、mM16、mM16+EGF)中转外源基因胚胎越过2-细胞阻断期的比率分别为12%、68%、90%,发育到囊胚的百分率分别是0、20%和43%。 实验采用PCR方法检测了57枚经体外培养发育至囊胚的转基因胚,有4枚检测扩增出阳性条带,外源基因在囊胚期胚胎的整合率为7%。尽管PCR技术可能带来假阳性结果,需进一步的实验以验证4枚PCR阳性胚中外源基因是以游离片段的形式存在,或是整合到了胚胎基因组中。但如果能在囊胚期筛选出转基因阳性胚,则可能有目的地进行移植,避免盲目性。
其他文献
在该实验中,人内皮抑素cDNA被克隆至转移载体pBacPAK8中,使其置于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ph)基因启动子控制之下,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Endo.重组转移载体DNA与经Bsu361酶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传统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的问题和弊端日益凸显,而且已经无法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不能满足学生知识获取与能力发展的需求.情境教学是一种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不断走入我们的生活并应用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新时代人们需要掌握的本领之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种有效地解题工具,它对于帮助学生认识数学问题本质,培养和发展其逻辑思维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基于初中数
语文教育作为学习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关键性课程,其对于学习的高效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现如今随着课程的深入,写语文课堂效率降低的状况越发明显,因为对于创新语文的教育模式,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两株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cDNA,然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构建了含HN基因的重组质粒。首先,将NDVLasota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