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改革肇始于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今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面临全面转型,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趋强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三农”问题何去何从,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先后出台五个“中央一号文件”。村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衔接、组织和模范作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工作的优劣,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不仅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其建设的内容更是全面而新颖的。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事业需要相应素质的村官。村官必须具备驾驭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民主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面貌等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但是,由于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村级工作难度的增大和村级管理体制的不当(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等原因,当前村官在执政能力、政治素养、致富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提高村官素质。新农村视角下村官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应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前提条件——政府通过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完善规范监督机制、改进选人用人方法、增强教育培训实效等,为村官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内在基础——村官形成强烈的自觉行为,主动夯实知识素养、提高品德修养、增强工作能力。通过政府的外在驱动和村官的内在自觉的共同作用,能够使村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能够使村官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生力军和先锋模范者,有力推进这一伟大事业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