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老年的基本生活,也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目标的实现。中国二元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民群体的角色多样性,也正是基于这种角色多样性的特征,加之城乡之间及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使得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本文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化问题为出发点,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及理论分析与政策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差异化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其次,研究了国外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提出一些我国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第三,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分析了当前我国分区域分群体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设想,即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并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尽快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区域推进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工、失地农民这两大特殊群体,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具有过渡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其很好的享受制度给予的保障,并做好制度衔接的工作,有利于未来与其他制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