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与社会质量相关性研究——以杭州、厦门、深圳三地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k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轨道。这一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进程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供给,而同时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则解放了大批农业劳动力,并为工业化进程服务。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政策逐步放开,允许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促进了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作为结果,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对于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涌进城市,在城市里最脏、最累和一些本地人口不会问津的“工作领域”里辛勤工作。但是,在很多社会调查中发现,这部分人群所得到的与所付出的相比要低很多。针对这一状况,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来保护这部分人群的权益,包括将流动人口逐步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并努力使这部分人群充分享受到社会保险的好处。由此,对于流动人口参保率的研究是反映这部分人群社会权益状况很好的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可以考察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状况,以及这些状况对于他们在对社会融合问题上的态度和反馈。在对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与社会融合相关性的讨论中,我们采用社会质量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在以往的研究中,社会质量理论在分析中国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该理论强调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充分保证“人”的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本研究以对三地大样本为数据基础、以社会质量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关注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并深入探究流动人口参保情况与社会质量四个维度间关系,本研究聚焦在流动人口群体的生活状态问题上。本研究将调查者分类为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给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社会保险参保率的基本情况,并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在社会保险参保情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究在流动人口中,参保人群和未参保人群在社会质量四个分析维度上是否有差异,以此来分析流动人口参保因素与社会质量四个维度间关系。基于这一分析,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三地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增进流动人口相关社会政策提供一定的分析依据。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 一味的让儿童进行临摹写生,儿童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大多简单的只剩下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这两个环节而已。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4、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好问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具的准备  1.准备好六种小动物的卡片、头饰、尾巴图;  2.学生的学案(给动物加上
期刊
“来了,来了.”妈妈做的西红柿炒鸡蛋上桌了.那淡淡的清香,好似离十万八千里都能闻到那蛋香.那红的似火的西红柿在盘里燃烧着,在和黄的似金的蛋组成了一幅充满着诗情画意的著
期刊
发展区域农村经济,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更是扭转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关键所在。要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重点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用
【摘 要】我们的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就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课堂上更加强调师生的交往,强调构建起互动的师生关系,追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共同受益,共同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互动教学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热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正受到不断的蚕食,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实现耕地总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结构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机构。在这种结构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作为学习过程主题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传统教学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教材等,教学媒体来实现教学目的,获取教学效果。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有效辅助实现教学创新,面对这现实的问题,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与时俱进,在语文教学方面采取了一些新措
期刊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关键不在教师讲得如何,而在于能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深厚的兴趣,实现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圣陶语)的目的。  可见,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活动中,应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语文教学只有通过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取得令人满意
期刊
如果说,在高考考场上快节奏是一个境界,那么,如何使文章具有亲切感就是另一种文章境界或文章格调了。富有亲切感的考场作文给评卷老师的感觉是就是温和亲切,像是在倾听一种促膝谈心,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自然容易赢得高分。那么在写作时,如何有利于激发写作者的情感动力,有利于使文章情文并茂呢?除了发自内心,抒写真情实感之外,写作的形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1)书信策略。书信策略,即把文章的内容,用书信的形式叙述出
期刊
自学互帮导学法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学生“自学”“互帮”为“明线”,以教师巧妙“导学”为“暗线”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作为课堂暗线的“导学”事关动机的生成、过程的维持、目标的实现和课堂的成功,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要上好一堂课,务必在“导”字上做文章。笔者以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础,不断的改革摸索,紧紧围绕“导”字练功夫,探索出五步导学的教学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