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关键不在教师讲得如何,而在于能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深厚的兴趣,实现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圣陶语)的目的。
  可见,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活动中,应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语文教学只有通过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我从教十余年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一些体会。
  一、密切师生关系 引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首先要学生喜欢你,其次要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达到这两个“喜欢”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的良好的师德。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养成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学生的楷模;以和蔼的态度,用耐心、细心、诚心,笑对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人们所期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语)。
  要使學生对语文感兴趣,我觉得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汉语言专业水平和广博的知识。教师要钻研大纲,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备好课;课堂上要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恰当穿插一些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笑语、歇后语或妙趣横生的俏皮话,开启学生心智,活跃教学气氛,课讲到兴奋处时,还要模仿课文中人物的动作,姿势和表情,以感染打动学生,引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二、明确学习目的 诱发学习兴趣
  学习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因此,首先要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其次要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
  为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懂得知识就是力量,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不积累大量的知识,无论搞什么都难以成功。我给学生推荐了《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同志》一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以及鲁迅先生为拯救中华民族“弃医从文”的故事,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学习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结合个人爱好,选择有关的书去读,吸取书中的精华,发展个人特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尝到了“开卷有益”的甜头,产生了读书的兴趣。
  当学生明确了目的之后,我趁热打铁,又为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读书的故事,锤炼字词的故事,并给学生推荐了《初中语文阅读与活动》一书,用主编欧阳代娜的“读好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享受”来激励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开阔视野,丰富阅历,陶冶性情,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并采用与学生共读同乐的做法,如在共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为金老父女受尽凌辱而义愤填膺;为鲁达挥拳,郑屠挨打而痛快酣畅,甚至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品味出书中所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若出于吾之心”。学生心悦诚服,对语文这门学科,由“知之”到“好之”,由“好之”到“乐之”(孔子语) ,诱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掀起了读书学习热潮。
  三、紧扣教材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题材和体裁丰富多样,语言文字优美规范,布局谋篇合理典范。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应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依据作品创造情境,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苦中得乐,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比如在讲解张志和《渔歌子》一词时,我依词作画,先让学生欣赏。我在范读时,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引导学生伴随着乐曲声展开想象的翅膀:“风雨送春归”,西塞山前成群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盛开,溪水奔流,鲜肥的鳜鱼在溪水中跳跃……令人神往倍至,同学们都陶醉在读诗的乐境之中,在想象中深化了学生情感,真是无声胜有声。
  这种紧扣教材,以文中之情激学生之情,让学生产生了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四、利用课堂渠道 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是实施教学目标的主渠道,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教师准确流利的普通话,规范优美的粉笔板书,端庄良好的体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遵循教学规律,依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科学先进的电教手段和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又可以使学生耳濡目染产生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此,我苦练普通话、粉笔字等基本功,勤学吕淑湘、叶圣陶、张志公等教育前辈丰富的教学理论,广采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等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2.在课堂教学时,大胆放开学生手脚,采用对学生尊重、信任、表扬、鞭策、祝愿等激励性语言进行暗示的教学方法。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及时表扬鞭策,让学生随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愿望,诱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启迪学生深入透彻领会问题,调动起学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同给学生插上了智力腾飞的翅膀。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则学习进步会更快些。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每接一届学生,首先教学生怎样朗读、怎样背诵、怎样写作,如何修改,如何摘录,如何动笔读书,如何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由“学会”变成了“会学”。
  4.“学贵有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激疑,借以激发引导学生去解疑,也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设计学具,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有一位学生准备了一块木槽和几张硬纸,不仅演示了单拱、联拱石桥,更主要的是领会了拱桥的坚固性。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当即表扬了该生的勤于动脑、动手,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
  6.在阅读教学方面,我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如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皇帝的新装》等文章,让学生揣摩皇帝、大臣、骗子等人的心理,模拟他们的口气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这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五、引进竞争机制 提高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大脑处于竞争状态的效率比平时高,再加初中生血气方刚,争强好胜,渴望成功。为此,语文教师要把握住这些共性,正面引导,创造必要的竞争机制。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敏捷的思维,形成快速答题能力。在开展竞争活动时,我的主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一切学生”,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参与比赛,人人有资格充当评委。
  如随堂语文竟猜小活动,我有目的提问些语文趣题,人人参与回答,及时评比,优胜者予以鼓励。充分体现了“
  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够得着,差等生跳一跳”原则,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学生智力,培训语文能力,巩固和提高语文知识水平。
  竞争机制的引入,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乐趣、充满了积极挑战,学习像玩一样轻松、愉快,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趣,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手段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主动、积极 学习语文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其他文献
体育是一门综合较强的学科.“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的建立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源泉.因此,建立业余体育训练网系,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打好基础,科学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COVID-19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某医院普通病区2020年2月28日在院且被确诊为
高中数学解题涉及大量的知识点,对于思维能力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几个角度来探讨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 一味的让儿童进行临摹写生,儿童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大多简单的只剩下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这两个环节而已。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4、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好问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具的准备  1.准备好六种小动物的卡片、头饰、尾巴图;  2.学生的学案(给动物加上
期刊
“来了,来了.”妈妈做的西红柿炒鸡蛋上桌了.那淡淡的清香,好似离十万八千里都能闻到那蛋香.那红的似火的西红柿在盘里燃烧着,在和黄的似金的蛋组成了一幅充满着诗情画意的著
期刊
发展区域农村经济,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更是扭转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关键所在。要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重点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用
【摘 要】我们的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就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课堂上更加强调师生的交往,强调构建起互动的师生关系,追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共同受益,共同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互动教学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热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正受到不断的蚕食,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实现耕地总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结构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机构。在这种结构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作为学习过程主题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传统教学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教材等,教学媒体来实现教学目的,获取教学效果。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有效辅助实现教学创新,面对这现实的问题,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与时俱进,在语文教学方面采取了一些新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