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瓦罐窑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jiangha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研究选择重庆市瓦罐窑滑坡作为实例。首先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其次是现场实地踏勘了解基本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力学试验。最后以滑坡稳定性为核心,采用原型调研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工程地质分析与岩体力学相结合、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机制分析与模拟研究相结合、层次分析与系统评价相结合、几何分析与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思路,对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瓦罐窑滑坡主滑方向为310°(长江及杨家沟交汇口处),长约480m,宽约100m,面积4.8×104m2,体积约29×104m3。平均厚度约6m。滑体主要由人工填土层、粉质粘土组成,滑体厚度0.00~11.7m,变化较大。滑带土为浅黄色可塑状粉质粘土夹碎石,碎石成分为强风化紫红色泥岩。滑床以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泥岩为主,局部夹有砂岩,现状欠稳定。
   在对滑坡变形破坏的主控因素及诱发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后,判断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并建立数学模型,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了判断,详细情况如下:
   ①杨家沟弱变形段
   该段滑坡宏观判定为基本稳定,通过稳定性计算其在常规工况下为基本稳定,最不利的蓄水工况下为欠稳定;
   ②长寿区瓷厂强变形段
   该段滑坡宏观判定为欠稳定-不稳定,通过稳定性计算其在常规工况下为不稳定,最不利的蓄水工况下为不稳定;
   ③瓦罐窑街道弱变形段
   该段滑坡宏观判定为基本稳定,通过稳定性计算其在常规工况下为基本稳定,最不利的蓄水工况下为欠稳定;
   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两种滑坡整治方案,并进行了方案对比,优选其一。
   ①杨家沟弱变形段分两级支挡,在长李路外侧使用抗滑桩,同时可保护长李路,也能防止或因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滑坡在该处发生次级剪出,对长李路以下部分,结合现状分别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对码头公路以下部位,库水位浸没区,采用分阶放坡治理;
   ②长寿区瓷厂强变形段分两排抗滑桩支挡,在滑坡中部库水影响分界处设置一排抗滑桩,同时可保护长李路及民房,也能防止或因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滑坡在该处发生次级剪出,在码头公路外侧再设一排抗滑桩,以保护码头,对前缘库水位浸没区,采用分阶片石护坡治理,以免库水引起库岸再造;
   ③瓦罐窑街道弱变形段在后缘利用现有挡墙修复支挡,前缘库水位浸没区采用分阶放坡并修筑抗滑挡墙支挡。
其他文献
近年来,石墨态氮化碳(CN)作为一种新型有机半导体和类石墨材料,由于其具有可见光响应、化学稳定、价格便宜等优点,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光电转化和生物传感等领域。通过掺杂和微纳结构调控等方法可优化氮化碳的分子、电子能带结构,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改善表界面性质,进而提升氮化碳材料的光电转换性能,拓展其在能源电极材料、环境光催化和生物传感等领域的应用。然而,目前对氮化碳结构调
糖苷作为医药中间体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S糖苷参与诸多生命代谢过程,可作为酶的抑制剂,用于治疗炎症;Se糖苷具有抗转移药和免疫刺激的作用,用于合成红霉素、呋喃糖等功能性的低聚糖。Ferrier重排反应是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下,亲核试剂进攻烯丙基正离子,得到目标产物,该反应是合成糖苷的重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关于3-S/Se-1,2-不饱和糖苷的合成被广泛关注。本文利用Ferrier重排反
多级孔ZSM-5分子筛不仅继承了传统分子筛的各种优点,而且还克服了其在大分子扩散方面的局限性。对于粉末型催化剂,成型是其实现工业应用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而且成型体机械性能是确保反应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参数。因此,本文对多级孔ZSM-5分子筛进行挤条成型操作,并主要研究干燥和焙烧过程对成型颗粒机械性能的影响。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首先,采用单因素法,初步考察了挤条成型中干燥和焙烧过程对ZSM-5分子筛成
储能材料可以通过储存或释放热量来调节温度,在热量储存、温度控制等储能领域广受欢迎。利用微胶囊技术将固-液储能材料包覆在性能稳定、热塑性较高的高分子中,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储能微胶囊,具有使储能材料与外界隔离和防止储能材料泄露等优点。储能微胶囊的这些优异特性,使得它得以广泛的研究,并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行业、建筑材料、食品储存等领域。但是传统的储能微胶囊一般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脲醛树脂等作为壁材,因此
[db:内容简介]
斑岩型铜矿作为主要的铜矿类型之一,其储量占世界铜资源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具有规模大、埋藏浅、矿化均匀等特点,长期以来都是矿产资源界的热点之一。本论文研究的拿若矿区属于藏北高原中西部阿里地区的多龙矿集区,是典型的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其构造位置位于全国重点规划的成矿区带之一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但是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矿区内开展的地质工作相对较少,工作程度较低。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对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是算法和模型。本文侧重高光谱遥感降噪、混合像元分解理论、方法、模型的研究,依托国家863计划:“地质应用系统建设与典型应用示范研究”(课题编号:2008AA121103)的子题“高光谱数据处理与蚀变矿物信息提取”、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地质勘查遥感系统集成与综合应用示范”(课题编号:1212011120226)的子题“矿产资源高光谱遥感探测子系统升级技术研究”,选用资
本文充分利用项目组前期成果和西北局最新钻井、开发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域地质、钻井、物探、地层、地震等综合资料,以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活动论等先进理论为指导,以地震解释、断裂演化为主线,以平衡剖面演化、倾斜剪切复原技术为手段,分析塔河西部断裂展布特征、剖面特征、组合特征,主干断裂演化模式等,结合前人有关油气的勘探成果,探讨塔河西部断裂与油气的关系。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  (1)综合运用断裂识别方
学位
通过对前人所做的工作的认识,结合地层发育情况、构造、断裂等资料,认识到塔河油田东南斜坡区处于塔里木盆地东北坳陷区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上,面积有2000余km3。奥陶系自上而下有5套地层,分别为:鹰山组、一间房组、恰尔巴克组、良里塔格组、桑塔木组;区内断裂较发育,主要为南北向、北北东向的断裂,主要有6个大的断裂带。  结合岩芯、测井、成像测井等资料,认识区内奥陶系储层的储渗空间,并根据奥陶系岩芯及钻
学位
地震反演作为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能够将测井纵向上的高分辨率和地震横向上的密集采样这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估算出地层的岩性、物性特征信息横向上的变化,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尽管近年来地震反演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目前常规的地震反演是在时间域内进行,由于测井曲线从深度域转换到时间域损失了宝贵的高频信息,所以时间域地震反演的局限性是对于薄层的识别能力较差。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时间域的地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