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研究选择重庆市瓦罐窑滑坡作为实例。首先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其次是现场实地踏勘了解基本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力学试验。最后以滑坡稳定性为核心,采用原型调研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工程地质分析与岩体力学相结合、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机制分析与模拟研究相结合、层次分析与系统评价相结合、几何分析与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思路,对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瓦罐窑滑坡主滑方向为310°(长江及杨家沟交汇口处),长约480m,宽约100m,面积4.8×104m2,体积约29×104m3。平均厚度约6m。滑体主要由人工填土层、粉质粘土组成,滑体厚度0.00~11.7m,变化较大。滑带土为浅黄色可塑状粉质粘土夹碎石,碎石成分为强风化紫红色泥岩。滑床以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泥岩为主,局部夹有砂岩,现状欠稳定。
在对滑坡变形破坏的主控因素及诱发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后,判断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并建立数学模型,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了判断,详细情况如下:
①杨家沟弱变形段
该段滑坡宏观判定为基本稳定,通过稳定性计算其在常规工况下为基本稳定,最不利的蓄水工况下为欠稳定;
②长寿区瓷厂强变形段
该段滑坡宏观判定为欠稳定-不稳定,通过稳定性计算其在常规工况下为不稳定,最不利的蓄水工况下为不稳定;
③瓦罐窑街道弱变形段
该段滑坡宏观判定为基本稳定,通过稳定性计算其在常规工况下为基本稳定,最不利的蓄水工况下为欠稳定;
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两种滑坡整治方案,并进行了方案对比,优选其一。
①杨家沟弱变形段分两级支挡,在长李路外侧使用抗滑桩,同时可保护长李路,也能防止或因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滑坡在该处发生次级剪出,对长李路以下部分,结合现状分别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对码头公路以下部位,库水位浸没区,采用分阶放坡治理;
②长寿区瓷厂强变形段分两排抗滑桩支挡,在滑坡中部库水影响分界处设置一排抗滑桩,同时可保护长李路及民房,也能防止或因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滑坡在该处发生次级剪出,在码头公路外侧再设一排抗滑桩,以保护码头,对前缘库水位浸没区,采用分阶片石护坡治理,以免库水引起库岸再造;
③瓦罐窑街道弱变形段在后缘利用现有挡墙修复支挡,前缘库水位浸没区采用分阶放坡并修筑抗滑挡墙支挡。
瓦罐窑滑坡主滑方向为310°(长江及杨家沟交汇口处),长约480m,宽约100m,面积4.8×104m2,体积约29×104m3。平均厚度约6m。滑体主要由人工填土层、粉质粘土组成,滑体厚度0.00~11.7m,变化较大。滑带土为浅黄色可塑状粉质粘土夹碎石,碎石成分为强风化紫红色泥岩。滑床以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泥岩为主,局部夹有砂岩,现状欠稳定。
在对滑坡变形破坏的主控因素及诱发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后,判断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并建立数学模型,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了判断,详细情况如下:
①杨家沟弱变形段
该段滑坡宏观判定为基本稳定,通过稳定性计算其在常规工况下为基本稳定,最不利的蓄水工况下为欠稳定;
②长寿区瓷厂强变形段
该段滑坡宏观判定为欠稳定-不稳定,通过稳定性计算其在常规工况下为不稳定,最不利的蓄水工况下为不稳定;
③瓦罐窑街道弱变形段
该段滑坡宏观判定为基本稳定,通过稳定性计算其在常规工况下为基本稳定,最不利的蓄水工况下为欠稳定;
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两种滑坡整治方案,并进行了方案对比,优选其一。
①杨家沟弱变形段分两级支挡,在长李路外侧使用抗滑桩,同时可保护长李路,也能防止或因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滑坡在该处发生次级剪出,对长李路以下部分,结合现状分别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对码头公路以下部位,库水位浸没区,采用分阶放坡治理;
②长寿区瓷厂强变形段分两排抗滑桩支挡,在滑坡中部库水影响分界处设置一排抗滑桩,同时可保护长李路及民房,也能防止或因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滑坡在该处发生次级剪出,在码头公路外侧再设一排抗滑桩,以保护码头,对前缘库水位浸没区,采用分阶片石护坡治理,以免库水引起库岸再造;
③瓦罐窑街道弱变形段在后缘利用现有挡墙修复支挡,前缘库水位浸没区采用分阶放坡并修筑抗滑挡墙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