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消化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c543217896ch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黑龙江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是我国重要的鲟鱼养殖品种。近些年来,随着鲟鱼养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施氏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养殖,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养殖范围的不断扩大,养殖温度也有最初的偏冷水性养殖发展到现在的广温性养殖,致使部分养殖地区出现渡夏难的问题,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以施氏鲟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及免疫学等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养殖温度下(15℃、18℃、21℃、24℃、27℃)幼鱼的生长、消化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养殖温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消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了施氏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研究结果如下:1.温度对施氏鲟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在15℃~24℃范围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重率(RWG)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 <0.05),均在24℃时达到最高值。利用二次方程拟合SGR和温度(T),得出回归方程: SGR=(-0.0346)T2+1.6447T-14.33(P <0.05,R2=0.8494),计算得出SGR最大值的养殖温度为23.77℃。随养殖温度的升高,其饲料系数(FC)先显著性降低,后显著升高。利用二次方程拟合FC和温度(T),得出回归方程:FC=0.0178T~2-0.788T+9.258(P <0.05,R~2=0.8057),计算得出饲料系数最小值时,养殖温度为22.13℃。此外,幼鱼摄食率(FR)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 <0.05),其生长速度依次为24℃组>21℃组>27℃组>18℃组>15℃组。综上,施氏鲟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1℃~24℃。2.温度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的影响。养殖温度对施氏鲟幼鱼肠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显著,尤其对前肠的蛋白酶活性,其中24℃组和27℃组前肠的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15℃组(P <0.05)。温度对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对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温度组前肠的脂肪酶活性均高于中肠和后肠。温度对幼鱼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中肠>后肠>前肠。综上,低温养殖条件下(15℃),施氏鲟幼鱼肠道对蛋白质营养的消化、吸收主要集中在前肠,而在高温养殖条件下(24℃~27℃)下主要集中在中肠和后肠。此外,幼鱼前肠对脂肪的吸收利用能力优于中肠和后肠,而幼鱼肠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也主要集中在中肠。3.温度对施氏鲟幼鱼抗氧化性能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温度对施氏鲟幼鱼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肝脏的T-AOC、过氧化氢酶(CAT)、AKP、ACP、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影响显著(P <0.05),对血清和肝脏的溶菌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无显著性影响(P>0.05)。低温环境下(15℃~18℃),幼鱼有相对较高的免疫功能,是由于施氏鲟对于低温环境的良好适应所致。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在21℃~24℃时免疫相关酶活性较高,提示幼鱼在此温度范围内有较强的免疫功能。综上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1℃~24℃。在此温度范围内,施氏鲟幼鱼可获得最大生长率和存活率,且具有较强的消化及抗氧化能力。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子传播时代,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迅速发展起来。电影、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主力军在传播功能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它们综合了各门艺术千百年来在
2006-2010年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第二阶段,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央精神文明办、全国总工会等单位研究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职工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新时期职工体
玉米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产量高,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藜麦最初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近年来在我国10多个省区试种成功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和藜麦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
本文采用超级电容来平抑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波动,先介绍了超级电容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然后建立了其充放电模型,并在两种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分别设计了超级电容储能电站的控制策略。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既是新康德主义的最后一位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又是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立的符号人类学哲学有整合文化学、人类学、符号学的倾向,延续并
在信息化语境与消费语境下,旅游广告的传播和建构效果日趋明显,它以其特有的镜像和叙事方式将言说所指渗透给每个旅游者。而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比较鲜明的湘西地区,由于其拥有丰富
蛇足石杉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从中提取分离出了石杉碱甲。石杉碱甲属于生物碱类物质,是一种有效的天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于治疗老年痴呆、重症肌无力
气溶胶厚度是衡量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受风向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区域范围内气溶胶变化较为剧烈,基于固定站方式的气溶胶监测难以对大范围区域气溶胶数据进行有效监测。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看作"非主流"的"90后"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群体,在医院护理工作中,也已成为"90"后的天地了,因为"90后"的孩子,她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其独特的性格特点给临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饭店业的优势逐渐消失,并由于其服务行业的特性以及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日渐减弱。因此,如何增强饭店业对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