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韵生动”的理解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ba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的认识,将对其绘画的理论观点之“气韵生动”作为研究重点,用来深入研究和发现更深层的中国绘画精神,展开关于意象与具象的思考和研究。将“气韵生动”作为“六法论”之首,说明作者对这一观点的重视以及这一观点在品评绘画作品中的重要性。从绘画的形式,内容,造型等几个方面来讲“六法”在绘画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但从作为品评绘画作品的规则来讲,从欣赏绘画角度来说,气韵生动则是体现绘画格调高低,内容深刻与否的关键。自谢赫提出“六法论”以来,许多画家学者都对“气韵生动”做过很多论述和讲解。其中不乏高深的见解值得学习和探究。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是为了将“气韵生动”中“气韵”的问题进行讨论。在绘画方面追求更高的艺术形式和方法使得绘画中“气韵”更好的展现。关于“气韵”的问题,有一个观点是来自郭若虚提出的“气韵非师”,“气韵非师”与“气韵生动”又有什么关系呢?除了它本身的意义之外,在这里也是一种对“气韵生动”的进一步补充。通过对“气韵生动”的多方面了解,找出“气韵生动”对于绘画创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绘画艺术活动过程中如何进行“气韵”的培养和认知?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认知和语言,尤其看重“气韵”的问题,体现的不仅仅是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也体现了独特的东方哲学观念。中国绘画中的“美”是一种朦胧的美,一种“似与不似”产生的意境美,所以“气韵”生动与否,也关乎东方审美观念中的这种意境所产生的美。所以,这里的观点应是站在中国绘画艺术的角度,来探讨“气韵生动”的问题。中国的绘画艺术,注定受到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如佛教,道教。还有一种哲学思想就是“禅学”,“禅学”体现在绘画中,更多地是体现在绘画作品中的“留白”,注重“虚”与“实”,“无”与“有”的相生关系。而“虚”与“实”,“无”与“有”的关系与“似与不似”也是一种相近的审美思想。通过微妙的对比,也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更能体会“气韵”在绘画中流动所产的灵动的诗意之美。当然“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一,也要考虑与其他五法之间的关系,谢赫“六法论”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神写照”。这六法所构架的要点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全面和完善。不仅从精神层面讲还是在绘画技法以及表现手段方面讲,都是一套全面而且成熟的理论依据,“六法论”作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理论的总结,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通过对“气韵”的深入了解,与宋朝时期郭若虚提出的“气韵非师”这一观点相结合,整理总结出关于作品气韵背后的艺术家理论文化修养和后天修炼的关系.在古代绘画艺术中,谢赫“六法论”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套理论,众多学术性理论著作中都有谈及。就“六法论”中“气韵生动”来讲,也是一个绘画者都将重视和不断谈及的问题,放在当代绘画艺术中“气韵”的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绘画的品评要素也将“气韵”的问题列入其中,由此可见,不论古代的绘画艺术或者现代的绘画艺术,“气韵生动”都是绘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在现实的绘画艺术活动中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正>补写语句,是一种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考查语段压缩、语句仿写和语意推断的综合性题型。一般要求在一段文字中补写二至三个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而且
颜元认为,理学的错误一言以蔽之即虚,朱熹理学之虚与对读书的看法密切相关。由于倡导静坐读书,朱熹将知虚化,同时放弃了习行。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颜元提出了自己的读书观:第一
仓石忠彦作为日本著名民俗学家,在道祖神信仰与城市民俗研究方面造诣深厚,尤其在日本城市民俗领域的提出、田野调查的推动和学理的思考方面发挥了重要而且具有领导性的作用。
中日民族中崇火信仰的内容多种多样,并各自拥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它具有象征家族、家庭生活延续与中断,以及通过火使物与物之间相互联结或分离等文化内涵,显示了火超自然的神
针对三峡水库农村移民居民点为小型建筑物的特点,通过PANDA动力触探这种新型轻便动力触探仪在农村移民点工程地质勘查中与工程地质测绘同步进行的应用,实时地对建筑物场地土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企业的一项基本工作.线路运行管理是有效保证输电线路及其设备安全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传统
翻译作为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桥梁,不仅是一种符号传递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传递行为。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
<正> 温瑞安的"超新派武侠小说"的口号与实践,受到了广大年轻读者的欢迎和推崇。年老的读者不免有些目瞪口呆。差不多与温瑞安同辈的台湾著名的武侠小说评论家兼学者叶洪生先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进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成为人们常用的重要工具。文化馆网站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新平台,也是群众文化宣传活动的新形式,是广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