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91次 | 上传用户:Silly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远流长的中国舞蹈,伴随着中华民族文明的演进,历经起、落、兴、衰。民族民间舞蹈在剧烈的历史转折与社会动荡中顽强生长,其丰富多彩、绚丽斑斓可谓世界之最。本文论述的是与共和国文化建设同步发展的“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构建中的经验与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办法。自初始起这一教学体系对传统民间舞蹈“自然天成”的继承关系,及专业舞蹈教学所需具有的功能,注定了它与不同层次的民族舞蹈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关联,在世界范围内这是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论文对半个世纪以来的教学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旨在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以揭示民族舞蹈文化发展规律为主旨的“舞蹈生态学”成为本文重要的认识论、方法论之依据。一方面多维性考察的系统理论和形态分析的科学方法,为“相关因素”十分丰富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提供了清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另一方面有关“舞蹈文化比较”的理念与方法,更对本文具有“提纲挈领”的启迪作用。期望本文的命题及运用上述思路、原理、方法的初探性成果,能够实现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乃至舞蹈学科的建设具有创新意义和实践效能的双重目标。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实质的认识——对原生性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与科学化传承之教学功能的有机结合。二是历史沿革的梳理。对取得的成绩与累积的问题进行反思。三是面临的现实困惑。对客观条件、文化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的主观认识之偏差予以具体分析。四是对教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两方面的论述都结合“样本分析”力避空泛、虚浮。最后提出文化自觉引领下提升这一教学体系的文化品格、文化价值,争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传统艺术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中,作出积极贡献。这一教学体系的构建,绝非闭门造车的孤芳自赏,抑或追逐时尚的刻意攀附,而是源于对历史与现实的使命感。
其他文献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隐喻处处皆是,它存在于人们的语言和思维中。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最流行和常用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共性和个性。隐喻可以分为结构隐喻、
盘锦大米以质优口感好而远近闻名,究其原因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因素外,从生产到销售的推陈出新对盘锦大米的经久不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走进盘锦幸福农场对地理标
郭家屯变电站是华北电网公司建设的第一座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占地38亩,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2007年开始调研、论证,2008年3月完成设备招标,2009年1月完成主要二次设备的研发生产,20
采用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专家经验系统,以运行状态辨识及专家经验为知识库.按照"九区状态图"原则来控主变压器分接头开关的档位和补偿电容组开关的状态,以最少的动作次
我国将在2020年启动5G商用。对5G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我国即将进入超高速的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时代。5G时代将以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和应用上的
家族企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并活跃在当今世界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因而是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作为民营经济的主要经营组织形式,家
导致农产品成本发生的成本动因有微观动因和宏观动因之分,农产品宏观成本动因是指决定农业基础结构的成本动因.这些成本动因虽不能具体化为成本项目而记入农产品成本中,但这
主体间性理论产生于西方哲学领域的概念,它的崛起是西方近现代主体性哲学盛极而衰的产物。从2002年开始主体间性理论被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目前还是一个颇具争论的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生产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学界对文化生产力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其
专业社会服务水平如何,直接影响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影响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对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来说,建设较强的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是构建优秀职业院校的重要举措。以浙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