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具有强度高、颜色纯正、所需激发能量低、荧光效率高、易溶于有机溶剂等特点,使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具有优良发光特性的Eu(Ⅲ)及Tb(Ⅲ)配合物。本论文主要从多联吡啶羧酸及其衍生物与Eu(Ⅲ)、Tb(Ⅲ)形成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出发,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合成了一种新的羧基多联吡啶配体4-羧基-6-(4-甲基苯基)-2,2’-联吡啶(L1)及其配合物LnL13·3H2O(Ln=Eu/Tb,3/4),并通过红外,X-射线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进行结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体L1空间群为P2(1)/n,Z=4,晶胞参数:α=14.699(3)(?),6=3.968(1)(?),c=24.914(5)(?),晶胞体积1399.11(?)3,吸收系数μ=0.09 mm-1。红外数据表明,配体L1的vC=O和v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分别位于1708和1251cm-1处,而在配合物中这两个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1540和1413 cm-1左右。配合物3与4发出中心离子f-f跃迁特征荧光,分别为Eu(Ⅲ)的5D0→7F1跃迁,5D0→7F2跃迁和5D0→7F4跃迁;Tb(Ⅲ)的5D4→7F5跃迁,5D4→7F6跃迁,5D4→7F4跃迁和5D4→7F3跃迁。二、合成出含N(?)N(?)O多齿配位点的配体4-(4-甲基苯基)-6-羧基-2-2’-联吡啶(L2);通过L2与二元胺4,4’-二胺二苯甲烷及二元己二醇缩合反应,得到了两个新的假大环化合物L3与L4,并合成出它们相应的稀土配合物LnL23(Ln=Eu/Tb,7/8)、LnL3(Ln=Eu/Tb,9/10)、LnL4(Ln=Eu/Tb,11/12),并对它们的结构及荧光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三、以dppm为配体合成一种双核Au(Ⅰ)配合物[Au2(dppm)2](ClO4)2。该配合物是双核Au(Ⅰ)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晶体结构表征。晶体数据表明:在不对称体[Au2(μ-dppm)2](ClO4)2中,存在一个以Au-Au矢量为中心的中心对称单元。Au桥接两个dppm配体,由于Au-Au的弱吸引作用,Au原子具有线性几何结构,Au-Au之间的距离为2.9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