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层状云宏观微观物理特征综合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airyboy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己严重影响着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工增雨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有效新途径。利用1978-1990年间宁夏地区5-9月的飞机云物理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无层积云的高层云宏观和微观物理结构。研究表明: (1)无层积云的高层云云底比有层积云的高层云云底略高,云滴谱小粒子的数浓度也较大。暖层中的大云滴浓度高于冷层,可为云滴的碰并增长和冰晶繁生提供一定的大滴,利于降水的形成。 (2)含水量的垂直分布具有多个峰值,极大值位于云的中下部,有利于高层粒子下落过程中粒子碰并增长。 (3)高层云雪晶谱总体上呈单调下降型,尺度为0.3~0.6mm的雪晶浓度达到最大值,优势晶形以立体枝状、柱状和针状为主。用M-P分布N=Noexp(-λr)来拟合雪晶谱,系数N<,0>为0.132,系数九为2.681,相关系数r为0.975,拟合精度优于Γ函数N(r)=ar<2>exp(-br)。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NCEP/NCAR资料、Unisys公司网站提供的台风资料研究了ITCZ强度和位置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台风发生发展的影响,厄尔尼诺对:ITCZ强度和位置的影响,考察了南半球冷空气对
本论文利用1995年5月至2014年2月的星载LIS/OTD闪电观测资料、2007至2009年地基闪电定位资料、NCEP/NCAR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全球和中国地区的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及其与
阴山北麓地区不仅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的典型生态脆弱带,而且是内地重要的生态屏障;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又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直接“指示器”,开展本研究有利于监测阴山北麓地
本文利用地面和高空实况观测资料对台风“麦莎”进行分析,由FY-2C卫星云图资料分析“麦莎”云系的演变特征,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Barnes滤波,分析了台风变性前后热力
本文利用1958~2000年共43年的NEC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全球逐日的大气显热源资料,及我国160站1958~200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应用带通滤波、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奇异值分解、小波分
本文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夏季的欧亚大陆地面温度、北半球500hPa高度、热带印度洋SST以及北太平洋SST的月平均资料作为预报因子场,北京气象中心提供的中国160站冬季月平
副热带涡旋具有多尺度和多种类的特点,其气候动力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为对副热带涡旋气候动力学有较全面的了解,本论文从气候学特征、自组织现象观测诊断和自
本文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分别使用T213 L31及NCEP fnl 6小时间隔的资料作为初始场和边界条件进行了个例试验,探讨了GRAPES模式的数值预报产品对不同初始场的敏感
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日平均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0~2004年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低温现象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 (1)我国南方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测量仪表中,从而诞生了智能化的数字多用表。这类新型的数字多用表不仅功能、性能、结构等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