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抗溶剂法制备聚合物微颗粒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q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颗粒的研制已成为当今高新技术中的一个热门领域。超临界流体结晶技术拥有一些传统技术不具备的优点,可以不造成或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新的、很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微颗粒制备技术。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因缺乏定量描述过程的模型,对有些实验现象尚难给出满意的解释,操作条件与产物粒径和形态间的比较准确的关系也尚未建立,距放大到工业规模形成生产力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论文通过超临界流体抗溶剂过程(SAS)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讨了SAS过程制备聚合物微颗粒的原理和实验参数对颗粒形态的影响;计算了高压下相平衡性质,回归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建立了SAS过程的传质模型,用于溶剂在喷嘴出口瞬间的传质速率及液滴在下降过程中扩散消失时间的计算;在自行设计和搭建的SAS实验装置上成功地制备了聚苯乙烯微颗粒;并考察了过程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回归得到的(CH32SO-CO2、CH2Cl2-CO2两个体系MPR方程中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计算相平衡值与文献值的平均误差约为1.5%;根据建立的SAS过程的传质模型,预测了液滴消失时间t与CO2密度ρB、液滴下降速度νt、喷嘴直径d、摩尔分数xA的关系,部分结果与一些文献实验结果相符。通过预测釜中流体的相态变化,结合抗溶剂原理较好地解释了抗溶剂与溶剂流量比对颗粒形成的影响。表明长时间制备聚合物微颗粒时,该流量比存在最小值,此比值应维持釜中的甲苯含量小于或略高于甲苯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通过釜中甲苯含量变化与清洗时间关系的计算和实验表明,清洗时间决定了甲苯残留量,而甲苯残留量对颗粒形态有较大影响。实验表明,CO2密度从446kg/m3到719kg/m3变化时,生成聚苯乙烯粒径变化不大;降低温度有利于聚合物结晶生成离散微颗粒,而较高的温度会使聚合物塑化,25℃时聚苯乙烯无团聚现象发生;溶液浓度的增加,不利于聚合物结晶形成微颗粒,当溶液浓度5%时,生成熔融状聚苯乙烯,无颗粒生成;搅拌不利于聚合物结晶;在超临界状态下CO2所含杂质不利于对聚合物结晶;在超临界点以下时,CO2所含杂质对聚合物结晶影响不大。甲苯中少量的杂质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这些结论为进一步研究SAS过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学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以往的、常规的就业指导课程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针对就业指
目的:观察月经周期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月经周期为基础结合辨证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结果:经治疗痊愈42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
本文阐述了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总结了当前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建议。
本文讨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项目的排序问题。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所涉及的语法项目 ,如果从句型看 ,实际存在着一个前后有序 ,由简到繁的语法序列 ,存在着一个语法的链 ,
利用溶液成型法制得3D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碳纳米管(pGONRs-CNT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薄膜。采用FTIR,XRD,XPS和TEM对所得pGONRs-CNTs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结合所得TPU
以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子房发育时期、热激处理时间、TDZ和AgNO3对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过程中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开花前2~3d的子房胚发生率相对较高,达83.8%;在子房
平板凝胶电泳因为其简单的操作、低廉的成本,广泛应用于生物、微生物、分析等学科领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常见的两类平板凝胶电泳形式。前者是以聚丙烯
本文对现代日语里源于汉语的常用日语成语和相对应的汉语成语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日语音读、训读汉式中国成语及经过变形创制的日式中国成语跟汉语成语之间的区别 ,探讨汉语成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推拿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全面检索截止2012年推拿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共203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8篇文献,采用J
改造了C6150车床的纵向与横向进给机构,采用了齿轮传动及滚珠丝杠螺母副,驱动执行元件采用了直流伺服电机,电机驱动采用美国专用芯片LM629及LMD18200PWM专用电路。微机控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