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互联网络这把“双刃剑”为我们开辟了“另类生存空间”,以虚拟生存为基本特征的互联网络的急速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只知道何时开始不知道何时结束”的网络社会伦理问题。大学生“全民上网”时期,进行超越时空虚拟生存时,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道德心理意识、道德行为活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特别是新疆高校大学生身处特殊的伦理境遇,网络生存更是迷惑重重、危险多多。研究新疆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防止网络道德失范,已然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文章以伦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立足当前网络伦理问题,科学的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期构建新疆高校大学生和谐网络环境。网络伦理作为现实伦理的延伸,他不仅关乎现实社会主体人的道德意识与伦理原则,更突出的阐明了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物进行网络生存时体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道德关怀。网络伦理问题的出现是网络空间道德行为主体作出的有悖于或不符合网络伦理原则及其道德规范且有害于网络社会健康发展和有碍于网民文明上网的网络行为所致。网络伦理道德的建构滞后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络的普及进程,导致网民虚拟生存的道德诉求不能获得满足,慎独自律的品质难以培养,伦理他律的机制难以建立,匿名生存弱化了主体的道德责任,削弱了客体的监管力量,加速了网络道德败坏之风的蔓延。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综合研究得出,新疆高校大学生大多数还是坚守着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主流群体的网络道德是好的,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特点的作用,即使大部分学生网络伦理正当也不能保证文明网络环境和网络安全,个别学生的伦理失范行为也会使得所有正义力量化为乌有,“木桶原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网络社会中凸显形象的警示作用。大学生缺乏网络法制、诚信、责任和自律等方面的思维意识,表现在现实方面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终端及上网行为等方面均有所差异是网络伦理现状;大学生主体沉溺、诚信缺失、人格异化和自律缺乏等是产生网络伦理问题的主体性根源,社会、学校、家庭及手机等网络客体的监管不力教育不足是造成网络伦理失范的重要外因;解决网络伦理失范问题的对策要从主体意识领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文伦理素养和培育自身法制、诚信、责任及自律意识,最后落到实处社会要加强技术监管、学校要推行网络伦理课程、家庭要监督子女网络行为活动及个人要加强道德修养践行网络诚信美德,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避免网络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其他文献
对任何时代和民族来说,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统治阶级必然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其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必然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发
本文在我国病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从引入案例教学、充分利用模型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等三个方面,对病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经成为了广西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北部湾经济的蓬勃发展之际,
介绍了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该机构的逆向运动学方程。基于运动学的逆解对并联机器人的轨迹进行规划,采用多项式的方法对轨迹进行修正,在
本文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出的,针对高校全日制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进行的教学模式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限。本研究采用文献
经过多年的大扩招,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与此同时,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也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本科人才培养过程来看,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着本科人
长久以来道德教育一直都是中国社会持续关注的话题,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道德教育思想像颗颗明星般闪耀在中国历史长空,而先秦儒家道
为检验等厚层状特性这一假定条件在反倾岩质边坡研究中的适用性,以重庆市硝洞槽-郑家大沟反倾层状岩质岸坡为实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首先建立二维简化工程地质模型;并利用离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举措。在引领国家未来发展走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
汉语表达选择并列关系或称"析取并列"关系的有两种并列结构:"或者"联接的"标准式"并列和"还是"联接的"疑问式"并列。两种并列在形式、语义及表达层面存在一系列差异。两种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