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教育学教材一直在摸索中向前进,从最初的模仿、借鉴,到独立的探索,国人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发展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教材建设道路。回顾这70余年的教材建设历程,我国教育学教材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后教育学教材建设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理清。因此,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新中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教育学教材一直在摸索中向前进,从最初的模仿、借鉴,到独立的探索,国人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发展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教材建设道路。回顾这70余年的教材建设历程,我国教育学教材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后教育学教材建设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理清。因此,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历程。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伴随着教育学科的发展而呈现动态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经历了五个阶段:除旧布新阶段(1949—1957年)、独立探索阶段(1958—1965年)、破坏停滞阶段(1967—1977年)、拨乱反正阶段(1978—1990年)、深化与创新阶段(1991年至今)。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学教材依托不同的社会背景,呈现出不同的教材建设概况和阶段特征。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及教育学课程教材改革,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在各方面取得突出成绩。首先,教材体系从模仿到逐步自立,形成了以“理论+实践”、学校教育教学基本要素、宏观微观和以问题、情境和教育基本规律为主线的教育学新体系;其次,教育学教材的中国特色也日益显现,教育学教材逐步立足中国教育实践,注重反映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关照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教材;再次,教材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最后,教育学教材体例渐趋完备,充分发挥了教材的“教学性”。第三,现当代我国教育学教材存在的问题。通过选取当前有代表性的十本教育学教材,从章节安排、主题内容、基本概念、案例设置、文下注释以及编写体例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当前教育学教材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教材基本概念和命题表述尚未统一;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规范性不够;教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占比失衡;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占比不够;教材的读者定位尚不清晰;教材书写方式对学生个体需求关注不够。第四,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展望。教育学教材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正确处理“中与外”的关系、正确处理学与术的关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严密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明确不同层次教育学课程目标,提高教材的针对性;丰富教材内容,实现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调整教材写作形式,提高教材教学性;突破传统教材形式,开发新形态教材。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联合国第0号法规规定的国际整车型式批准体系开展研究。本文介绍了国际整车型式批准体系的重要性及联合国第0号法规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国际整车型式批准体系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及对相关利益方的影响。基于联合国相关会议讨论情况及分析,本文预测了国际整车型式批准体系采用单项联合国法规的发展趋势,为中国汽车行业在整车市场准入方面积极有效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策略性参考。
本文重点介绍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西迁重庆的经过和迁渝后概况及其主要成绩.
为研究表达猪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动物体内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对其的保护效力评价,本研究将15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DMEM)4头、疫苗对照组(HuN4-F112株)4头、疫苗组(rPRRSV-GM-CSF株)3头,和攻毒对照组(DMEM+HuN4株)4头。疫苗对照组肌注免疫HuN4-F112株105TCID50/头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化,文化是中华民族存在并发展的基础,而文化自信则是民族与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优秀的历史文化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在如今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文化自信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品德与德育水平,从而推动德育一体化的进程。因此文章重点着眼于对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模式的构建,提出中小学德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文化背景的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并探索使用雷达图进行可视化表达,为健康素养的对比分析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对广州市2014—2019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雷达图对健康素养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广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4年的12.44%上升到2019年的27.82%,6年间上升了 15.38%。除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略有下降外,其余各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
目的了解中国门诊患者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患者的健康素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1—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14所二级或三级医院抽取2 808例门诊患者进行改良版《中国患者健康素养量表》电子问卷调查。结果中国门诊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为(43.38±6.25)分,其中医学科学观念、疾病自我管理技能、医学常识、自我效能和医学信息认知维度得分分别为(10.24±3
《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10月28日讯:记者10月25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获悉,"十三五"期间,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水平保持高位,2020年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20.69%,较"十三五"初期增长近8个百分点,公众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理解认同不断加深,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医药维护健康的比例不断增加。
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是影响宿主健康的关键介质。肠道中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分解各种膳食营养素而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有益于宿主健康。微生物产生的色氨酸与宿主多种不同生理过程紧密关联,如宿主的生理防御、内稳态、肠道屏障免疫以及炎症性疾病等,但还不清楚这些色氨酸的代谢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或竞争关系。因此,明确由微生物代谢产生色氨酸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解释微生物代谢产物与肠道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综述
智能物联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AIoT)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这一新兴概念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制造、无人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AIoT相关技术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存在大量问题和挑战。首先简述了AIoT技术产生的背景,明晰其定义和应用场景。以此为契机,构建了一个新型的面向智能信息处理的云边端融合AIoT架构。在给出A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