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BBC标准新闻发音人在快速语流中一些常用功能词被弱读的现象进行了声学研究,总结其规律,为国内外英语口语弱读现象的研究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同时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对过去一些研究进行了纠正与修改。由于弱读现象常发生在常用功能词上,作者挑选了to, as, at, but, from, for, of这几个词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仅讨论弱读现象中的一类:功能词中元音弱读为schwa。实验选用了BBC播音员播报的新闻选段,通过Praat软件进行标注,提取以上七个词的元音第一,第二共振峰值,并与标准读音中元音的第一,第二共振峰值作对比,用SPSS进行分析并得出规律: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词都被弱读,说明在快速语流中常用功能词被弱读的现象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发音人的口语特点;一个词在相邻单词的影响下可以有多种的弱读方式,并常常伴有连读现象;功能词位于句首时不会被弱读,但位于句中,不一定会被弱读。是否被弱读,有一定的随意性;功能词被弱读后F1平均值为409HZ,F2为1634HZ。在掌握了BBC标准新闻发音人弱读规律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口语弱读现象进行了声学研究。声学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弱读所得F1值比BBC播音员高,F2较相似,而平均时长比BBC播音员的长很多。另外,绝大多数功能词并未被弱读,说明中国学生没有弱读的习惯。对于重读的功能词,所得词中元音的共振峰数值差距较大,说明中国学生发音不规律,随意性强。中国学生发音时还会伴有错误的增音或减音现象。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两所师范院校200名大三及大四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仅有45%的学生对弱读现象有所了解,说明大多数学生不会将弱读技巧用于口语中,也反映出弱读现象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缺失。在对这45%的学生进一步调查中,作者发现影响学生对弱读技巧的掌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对弱读现象未给予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受母语影响,英语弱读与汉语轻声成因相似,但共振峰值略有不同,造成学生学习弱读理论容易,但运用起来比较困难。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根据师范类学生和中小学生的特点分别提出了教学意义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