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在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农村的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主要环节。而农民的法律意识又是农村法治化进程中深层的内生精神因素,它构成了农村法治化建设乃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不断的开放,农民法律意识的状况有着较大的提高,农民对法律、法治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愈益趋于理解、认可和接受。研究农民法律意识对于推动农村法治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当前新经济形势之下,我国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农村社会除了面对传统的家庭纠纷和邻里纠纷外,各种涉及农民利益的新型纠纷日益增多。但由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不能采取合法有效的解决机制,仅依赖于传统的力量,反而引起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其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有利于造就新型农民,实现法治农村的目标。新型农民,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技能本领,懂技术、会经营,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加强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强其法制观念,才能使农村法治建设的主体,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行使权利,维护合法权益,自觉履行义务,合乎法律规范。但总的说来,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的状况却并不令人乐观。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定兴镇为例,通过深入农村,采取问卷及访谈等形式,对当前农村法制状况、农民法律意识状况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对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有所助益。在第一章中,对农民法律意识的相关理论加以阐述,特别是农民法律意识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意义予以分析。在第二章中,以定兴镇农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立足于对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考察,从构成农民法律意识的法律知识水平,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对权利和义务的看法等方面入手,概括出农民法律意识现状的总体特征,并重点分析其原因。在第三章中,为农村法治化建设提出一定的探索性建议,如加强农村立法和执法工作、创新农村法律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