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品牌战略下形象识别设计的多感官研究 ——以YOU+国际青年公寓为例

来源 :鲁迅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品牌战略升级已经成为了当代商界的热点。品牌战略升级的执行通常都集中在加强品牌识别度以及与消费者关联深度上,一个有效的品牌识别需要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与竞争者产生差异,所以这要求企业的形象识别设计不再仅仅是一个视觉标识那么简单,它还需要全面的品牌策略,并运用系统性、规范性、功能性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去承载品牌价值。本文中的公寓品牌形象识别设计研究结合了广告学中的SWOT分析理论,营销学中的多感官体验和传播学中的多媒体全渠道传播方式,综合性的考虑公寓品牌形象战略升级的多方面因素,并提出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多感官识别的组合概念。将集中式长租公寓为代表的“YOU+国际青年公寓”(简称YOU+公寓)作为研究对象,以综合性的视角探索YOU+公寓品牌形象识别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并为同行业内的公寓品牌识别设计方法流程提供新思路的参考。本文首先对YOU+公寓的历史发展状况和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设置两份问卷调查对租户群体进行偏好选择和生活习惯的数据调查,基于信息调查的数据,第二阶段就是结合广告学中SWOT分析理论梳理出YOU+公寓品牌co-living社区文化的优势、品牌多感官识别的劣势、全渠道传播的机遇和智能设施的挑战,并提出SWOT矩阵建议,建议从品牌形象识别设计为基点做系列延展。随后就是根据前期数据以及SWOT分析探索YOU+公寓品牌形象识别方案设计的构建和多感官延展,分别从品牌视觉识别、听觉识别、嗅觉识别、触觉识别入手,建议品牌形象识别设计方案结合数字化智能服务技术实施,并采用全渠道媒体传播方式进行推广。整个方案的研究过程就是探索论证其综合性的品牌策略对公寓品牌识别设计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多感官体验对品牌形象设计的广泛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简化字印是视觉识别中值得挖掘的一个领域。得益于文字学、金石学、传播学等学科的成果积累,受到了当代简化趋势的推动,尝试将简化字印标识及简化字印辅助图形等艺术设计概念延伸至企业品牌的打造中。相比于传统印章图形,简化字印更具有可视性、识别性、功能性等当前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下的审美趋势,并享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对传统印章文化进行有效继承,从形式到理念,从形成到传播,从设计到应用,研究了简化字印
虚拟异种生物角色的设计,其功能化后的体现,便是作为游戏角色或影视作品角色,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作为游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硬件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讨论其由单一领域艺术设计转变为多维度交叉艺术设计的可能性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藉由二者探索异种生物题材作品在作者对观众的情感传达方面的影响。本论文正文一共分为三大章节:第一章主要内容为结合当前成体系的虚拟生物创作题材作品,对异种生物题材创作规
本文以情感对画面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情感对画面的影响,其中重点论述孤寂感中的精神性传达。时代在更迭,艺术也变得多元化起来,但其核心依旧没有变,那就是自我表达。文章试图从情感与绘画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论点,从构图、造型、色彩三个方面阐述绘画中孤寂感的精神传达问题,同时把孤寂感的表达与作品的创作过程紧密联系,论述孤寂感的作用与意义。文章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孤寂感是情感与语言的表达,分为孤寂感的概念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筑是城市的身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调研时说过:“要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情怀。[1]”在当下城市化的历程中,废旧建筑、废旧厂房的遗存与维护,和当下城市的更新建设相比略显不够融洽,其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古旧破败,与日新月异的新风景、新规
人类依托于自然而存在,并不断对自然进行有意识地、能动地探索与改造。大自然为人类的创造活动提供灵感来源,而人类在创造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循环。仿生设计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结合体与契合点,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仿生家具设计作为其一分支,也展现出了丰富的生命形式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首先由仿生设计学的概念及其应用领域进行引入,由此引申出仿生设计的美学逻辑基础,包括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以及从
本文从社会加速的角度出发,讨论新的异化形式在实验动画中的表现。在现有的表现异化的实验动画中,对于新形式的异化现象几乎还没有涉及。本文首先论证了实验动画在表现异化这种社会现象的优势,第一,在主题内容上实验动画将异化这种作用于人生活层面的抽象概念具象化描述,采用表现主义与超现实的表达方式传达异化作用于人精神层面的感受。第二,在表现手法上,采用夸张与类比等手法扩大与烘托新型的异化事件,给观者对加速的异化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国内青年艺术家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把握时代发展规律与保持个人艺术创作的主体性中寻求内在平衡,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立意识形态的优秀作品。文章从本人多年来创作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疑问出发,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重要时期的国内外艺术流派进行比较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东西方艺术观念存在着本质不同,这种差异性首先体现在自摄影术发明以来,西方绘画与图像始终保持足够的距离,并且一直遵循
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一开始通过传统的纸张印刷文字图片获取信息,到后来的借助电视手机等终端为媒介观看平面动态影像的方式,再到现在的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如今数字影像技术凭借其大量的信息数据、多样化的传输媒介以及对传统著作的完好保存等优势,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会议和传真、3D虚拟现实、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等在我们生活中
记忆与表象的重叠是一个关于艺术表达的思考。本文从个人生活出发,以对父母记念照的“质疑”,引发了对记忆与表象的探讨。通过分析当今绘画领域中关于记忆与表象的主题选择和实践探索现状,形成了个人对题材的理解和水墨语言实践的方法论,完成对父母纪念照的水墨转译。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了现实中的记忆与表象。首先阐明选题来源于对父母纪念照的“怀疑”,形成了将记忆与表象相重叠的艺术思考。然后分别剖析了记忆与
城中村现象是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产物,是城市中某一特定区域,从经济、政治和文化水平方面都没能跟上城市主流发展的步伐,而形成的城市发展当中相对滞后的地区,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提升城市化的进程,政府开始对城中村的改造进行规划,最初的改造目的是对城中村进行整体的改造,以达到与城市发展水平一致的目标,但是恰恰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因素的阻碍,从而使得城中村的改造不能一步达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