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异化在实验动画创作中的表现研究

来源 :鲁迅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社会加速的角度出发,讨论新的异化形式在实验动画中的表现。在现有的表现异化的实验动画中,对于新形式的异化现象几乎还没有涉及。本文首先论证了实验动画在表现异化这种社会现象的优势,第一,在主题内容上实验动画将异化这种作用于人生活层面的抽象概念具象化描述,采用表现主义与超现实的表达方式传达异化作用于人精神层面的感受。第二,在表现手法上,采用夸张与类比等手法扩大与烘托新型的异化事件,给观者对加速的异化现象产生更深切的感受。其次本文从叙事与非叙事的角度阐述实验动画的创新性叙事在表现异化事件中的特点,叙事类实验动画从突破异化主题的禁忌到强化异化心理感受的优势;非叙事类实验动画在感官与心理体验上表现异化事件的特殊性。最后本文从实验动画的镜头表现形式入手,将创作社会加速引起的新异化为主题的实验动画的要点进行一一分析,从镜头的画面内容体现异化的角色与场景,到蒙太奇的灵活运用烘托情境气氛,最终完成对社会加速产生的新异化为主题的实验动画的创作。
其他文献
书籍是一种常见阅读媒体,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同时又具有美学意义。书籍形态设计,不只是简单的外部形态设计,而是要充分运用色彩、材料、形状进行视觉空间表达,同时又要关注功能实用性,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美学创作活动,其表现形式包括工艺外观、色彩肌理、功能结构等。在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今天,人类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效率提高,对书籍的审美需求和功能倾向都发生了改变,如何运用设计语言塑造符合时代特征的书籍形态,在
中国书画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手段和表达方式,审视和研究中国书画置于大视觉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是本文作者研究方向(中国书画与视觉传达研究方向)的重点与研究点。以“‘图象’的再造”作为本文的选题,是在本研究方向下开展的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时下,关于图像的关注和讨论比以往更甚,体现出理论界和创作实践中关于图像讨论和研究的不同侧重点。本文将结合本文作者的实际实践,倾向于可能比图像具有更丰富含义的“图象”一词
本文以日本浮世绘艺术形式和欧美当代艺术现状为切入点,探讨综合材料绘画在多个方面的发展及运用,并且研究浮世艺术在欧洲后印象派和美国美术中所表现的具体形式及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形式的影响。文章内容主要包括日本浮世绘艺术形式和欧美艺术特点,及二者或多者融合的元素、方式、矛盾冲突与主要特征。其中,可以通过了解浮世绘艺术文化的发展趋势,加深了解东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与此同时,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下,我们
随着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电子书籍以携带便捷、价格低廉的优势受到大部分人群的青睐,但传统的纸质书籍仍然是主要的传播知识与信息的媒介之一。人们选择纸质书籍大多是以情怀、质感、收藏为由,笔者将此总结为纸质书能传达给人一种特殊的情感——共情能力。此次尝试从共情能力作为切入点,结合书籍设计的基本特征与表现形式,探讨共情与书籍设计二者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波罗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社
让绘画充满艺术趣味,是个人在艺术创作中一直所追寻的。当代版画正在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绝版套色木刻作为木版中的一种表现语言,相对于传统套色木刻而言,带来的是从版画创作意识到制作观念上的翻转。它从产生发展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深入探索的空间。作为年轻一代版画家,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绝版套色木刻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为版画视觉语言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文主要是对绝版套色木刻视觉语言进
本文研究的简化字印是视觉识别中值得挖掘的一个领域。得益于文字学、金石学、传播学等学科的成果积累,受到了当代简化趋势的推动,尝试将简化字印标识及简化字印辅助图形等艺术设计概念延伸至企业品牌的打造中。相比于传统印章图形,简化字印更具有可视性、识别性、功能性等当前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下的审美趋势,并享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对传统印章文化进行有效继承,从形式到理念,从形成到传播,从设计到应用,研究了简化字印
虚拟异种生物角色的设计,其功能化后的体现,便是作为游戏角色或影视作品角色,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作为游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硬件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讨论其由单一领域艺术设计转变为多维度交叉艺术设计的可能性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藉由二者探索异种生物题材作品在作者对观众的情感传达方面的影响。本论文正文一共分为三大章节:第一章主要内容为结合当前成体系的虚拟生物创作题材作品,对异种生物题材创作规
本文以情感对画面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情感对画面的影响,其中重点论述孤寂感中的精神性传达。时代在更迭,艺术也变得多元化起来,但其核心依旧没有变,那就是自我表达。文章试图从情感与绘画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论点,从构图、造型、色彩三个方面阐述绘画中孤寂感的精神传达问题,同时把孤寂感的表达与作品的创作过程紧密联系,论述孤寂感的作用与意义。文章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孤寂感是情感与语言的表达,分为孤寂感的概念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筑是城市的身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调研时说过:“要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情怀。[1]”在当下城市化的历程中,废旧建筑、废旧厂房的遗存与维护,和当下城市的更新建设相比略显不够融洽,其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古旧破败,与日新月异的新风景、新规
人类依托于自然而存在,并不断对自然进行有意识地、能动地探索与改造。大自然为人类的创造活动提供灵感来源,而人类在创造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循环。仿生设计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结合体与契合点,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仿生家具设计作为其一分支,也展现出了丰富的生命形式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首先由仿生设计学的概念及其应用领域进行引入,由此引申出仿生设计的美学逻辑基础,包括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以及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