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t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就诊的255例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病因与预后,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临床资料完整的255例患儿,按照年龄将患儿分为婴幼儿组与年长儿组;按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组及粒细胞缺乏组;按照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将患儿分为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组及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组,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男性患儿137例(53.73%),女性患儿118例(46.27%),婴儿94例,幼儿78例,婴幼儿共172例(67.45%),年长儿83例(32.5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共114例(44.71%),粒细胞缺乏的患儿共141例(55.29%)。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共220例(86.27%),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共35例(13.73%)。患儿ANC减少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时间与性别、年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伴随症状及疾病:发热和(或)咳嗽者171例(67.06%),肢体疼痛者1例(0.39%),无症状者83例(32.55%),合并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者42例(16.47%),支气管炎者48例(18.82%),肺炎者53例(20.78%),婴幼儿中无症状者明显多于年长儿(χ~2=5.227,P=0.022),患儿ANC减少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时间与伴随症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血常规:合并贫血的患儿51例(20.00%),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儿15例(5.88%),婴幼儿合并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χ~2=4.863,P=0.027),年长儿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婴幼儿(χ~2=5.470,P=0.019)。合并贫血的患儿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贫血的患儿(χ~2=4.585,P=0.032),患儿ANC减少的严重程度与合并血小板减少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ANC的恢复时间与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病原学检查:完善病原学检查的患儿125例(49.02%),病原学检查阴性者88例,病原学感染阳性者37例,其中肺炎支原体和(或)病毒感染者3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1例,真菌感染者2例,其中1例为白假丝酵母菌,1例为曲霉菌。患儿的年龄、ANC减少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时间与病原学感染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5.自身抗体检查:完善自身抗体检查的患儿53例(20.78%),自身抗体阳性的患儿共9例,其中抗核抗体阳性者6例,抗线粒体2型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者各1例,年长儿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婴幼儿(P=0.014),患儿ANC减少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时间与自身抗体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6.骨髓增生情况:完善骨髓穿刺检查的患儿57例(22.35%),骨髓粒系增生正常的患儿共44例,骨髓粒系增生减低或成熟障碍的患儿共13例,婴幼儿骨髓粒系增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χ~2=4.149,P=0.042)。骨髓粒系增生异常的患儿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骨髓粒系增生正常的患儿(χ~2=13.422,P=0.000),患儿ANC的恢复时间与骨髓粒系增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基因检查:完善基因检查的患儿13例(5.10%),基因正常的患儿共6例,基因异常的患儿共7例,其中2例患儿出现ELANE基因突变,患儿的年龄与基因异常的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基因异常的患儿粒细胞缺乏、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基因正常的患儿(P<0.05)。8.治疗及随访:未予特殊治疗,仅定期随访观察的患儿122例(47.84%),住院治疗的患儿133例(52.16%),19例患儿给予G-CSF治疗,治疗前ANC平均值约为(0.52±0.17)×10~9/L,治疗后ANC平均值约为(6.68±0.94)×10~9/L,G-CSF治疗后患儿的ANC明显升高(t=-6.862,P=0.000)。2例ELANE基因突变的患儿,临床出现反复、严重感染,ANC维持在(0.1-0.2)×10~9/L之间。结论:1.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以婴幼儿为主。2.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原学以肺炎支原体、病毒感染最为常见。无症状者以婴幼儿为主。3.婴幼儿在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合并贫血的发生率高,骨髓粒系增生与成熟易受影响。年长儿在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且自身抗体阳性率高。4.对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伴有反复感染者,需及早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5.无症状患儿无需治疗,但需定期门诊复诊,随访ANC变化水平。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鼻内镜下鼻后神经解剖学研究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的构成及分布特点,为后续行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切断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利用5例(10侧)冰鲜尸头灌注标本,经内镜下中鼻道入路,于上颌窦后囟后方,腭骨垂直板前缘处做纵行切口直达骨面,自前向后仔细分离黏骨膜瓣直至暴露上腭骨筛嵴,以此作为定位蝶腭孔前缘标志,仔细分离其后方穿出蝶腭孔的血管神经束,充分游离筛嵴后方血管神经束后,Kerri
学位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CCL14对VEGF-A的调控机制,探讨CCL14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过程和易损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我们首先对人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通过HE染色观察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脂质坏死核心、出血、钙化等来对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进行易损性分组。通过运用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的方法,可以检测动脉斑块内的脂质成分、
学位
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临床综合症,其特征是血清肌酐浓度升高,尿排出量减少,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此外,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可能无法恢复,需要长期透析,这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AKI的高发病率和预后较差,因此寻找AKI死亡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高尿酸血症可导致住院患者中AKI的发病率增加,但是对于AKI患者的预后方面,血清尿酸(S
学位
基于数字金融的发展背景,从岗位转型需求、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分析了数字金融对金融学课程的影响,提出应构建数字金融形态与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理论框架、革新数字金融背景下金融学专业教学内容、提升金融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性等具体措施,并根据数字金融背景下社会经济对金融学科的需求变化,探讨了谁应该主导金融学专业的课程改革进程,分析了高校为主导的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优势,提出了金融机构主导高校金融学课程
期刊
目的: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Asparagine Synthetase Deficiency,ASNSD)(MIM 615574)是由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asparagine synthetase,ASNS)(MIM108370)突变引起的一种罕见的神经代谢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头畸形,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进行性脑萎缩和药物难治性癫痫。本研究对一个ASNSD家系进行致
学位
生长激素促泌受体1a(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 1a,GHS-R1a)作为一种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在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下丘脑、腹侧海马、杏仁核等焦虑相关脑区均有较为丰富的表达。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GHS-R1a信号不仅在
学位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丹参治疗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COP)急性脑损伤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明确其潜在作用机制。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选取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IIA作为干预措施,利用大鼠模型,阐明MAPK-ERK1/2信号通路在COP急性脑损伤发病中的作用,探讨丹参酮IIA治疗COP大鼠急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
学位
目的1.评估慢性肾脏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疾病管理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深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儿照顾者家庭疾病管理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2.基于ABC-X模型构建慢性肾脏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疾病管理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疾病管理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及作用机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为临床护理人员制定提高家庭照顾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缓解疾病管理困难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
学位
研究目的:认知功能衰退是老年人衰老过程的常见表现,认知功能衰退严重可发展为痴呆症,痴呆症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认知功能衰退受到生活环境因素、疾病风险因素、遗传因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我们课题组的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跨膜蛋白132D(transmembrane protein132D,TMEM132D)基因与认知功能有关。因此,本研究分别探讨TMEM132D
学位
目的 比较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治疗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儿童脑电图转归,进一步探讨脑电图评分对复发患儿的预期意义,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以期降低婴儿痉挛症患儿的复发,并提高其预后。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