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排子地区北部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u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对车排子地区北部白垩系开展以输导体系为核心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系统阐述骨架砂体、断裂和不整合输导体系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评价其输导有效性;分析解剖了各油藏的成藏过程,明确了成藏期的运移路径,总结成藏规律和运聚模式,预测了有利目标。   车排子地区北部主要为稠油油藏,其油源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存在白垩纪末期和新近纪以后两个成藏期。白垩系底部和顶部不整合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骨架砂体在一定范围内起到横向调节作用,喜山期一系列正断层则是垂向沟通的唯一通道。研究表明,白垩系为湖泊扇三角洲和滩坝相沉积,胜金口呼图壁组和连木沁组砂岩发育程度高、厚度大、分布较连续,而清水河组砂体发育程度差,并分别从砂岩厚度、砂地比和孔隙度等方面评价了其输导有效性。清水河组只局部分布中等有效输导砂体;胜金口呼图壁组好至中等有效输导砂体分布范围较小;连木沁组输导有效性最好,分布广泛,连通范围较大。白垩系底部不整合是本区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最主要通道,主要发育超覆不整合和削蚀不整合,应用地震、录井和测井资料将白垩系底部不整合划分出半风化层、风化粘土层和水进砂体三层结构,从岩性分布、孔渗性、输导结构类型进行输导有效性评价。研究区中部的排606一排603一排612区以半风化层为输导层为主,其他大部分地区则以半风化层和水进砂体双通道运移。应用断层两盘地层对接系数和断裂带泥质含量评价了断层封闭性,认为大多数断层侧向和垂向都是开启的,有利于油气运移。对三种输导体系的空间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输导模式。   系统解剖了各油藏的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结合输导有效性研究成果及成藏期的古构造背景,确定了油气运移路径。白垩纪末期顶面构造近东倾,油气主要沿白垩系底部不整合自东向西运移,在不整合上下相关地层中聚集成藏;新近纪以后,白垩系顶面构造变为东南倾,油气由东南方向西北方向运移,与白垩系有关的不整合及骨架砂体输导通道畅通,在凸起高部位的地层超覆或砂体尖灭端聚集成藏。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古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趋势,有效的输导体系控制了具体运移路径,各油藏又具有其独特的控藏机制。建立了两种成藏模式,即与白垩系底部不整合有关的成藏模式和白垩系内部成藏模式,认为沿凸起上倾方向的不整合超覆端或砂体尖灭端是有利的成藏区。  
其他文献
田口地区位于临南洼陷西南部夏口断裂控制的构造区域,受夏口帚状构造带的影响,形成明显的张扭性质为特征的构造体系。目前勘探表明,田口地区构造特征非常复杂,断层活动剧烈,
本文中首先介绍了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前景,在第二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装备于POLO轿车的、由TRW公司提供的EHPS直流无刷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电机驱动方法。在第
地震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层岩性、流体的物理特征及地质构造特征,从中有效的提取有关储层物性、岩性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储层预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地震属性是地震数据经过
工作区位于环滇池成矿区宜良—华宁成矿带北部,该成矿带上磷矿资源丰富,有昆阳磷矿、晋宁磷矿、安宁磷矿、大龙山磷矿、对歌山磷矿、大村磷矿等大中型磷矿床分布。本次通过完
本文以西区油田延10油藏为对象,以多学科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指导,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录井等资料,结合多因素叠合分析,对西区油田延10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的
电法勘探是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查、防治水、矿产勘探等领域。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优点,其在矿井突水灾害的预测预报方面会发挥
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现代工业发展过程面临的两大挑战,而规模巨大的废旧机电产品对环境造成压力,同时闲置了大量的有用零件和材料,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拆卸是退役产品进行绿色制造的重要一环,而拆卸线作为大规模自动化高效拆卸的最佳组织方式,研究其拆卸线平衡问题对提高废旧机电产品的拆卸效率与资源化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按废旧机电产品的拆卸程度,拆卸线分为完全和不完全拆卸线两
以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天然气地质学、地球化学、盆地模拟等多种学科方法与技术手段,以沥青和古油藏为切入点,以成藏历史的恢复为主线,明确了其成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