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

被引量 : 31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次以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艺术鉴藏家、印论家周亮工(1612-1672)及其印学著作为中心进行专题研究,深入剖析这一时期的文人艺术活动与社会文化环境及其所显示的历史意义。在考察周亮工亦宦亦士的一生时,对其生活的时代特征、字号、里籍、明末行迹、“甲申之变”时的选择、顺康时期的疏劾、晚年焚书等方面讨论其在明末清初历史舞台的活动;又通过周亮工与北方、金陵、扬州、浙江、闽地等地文人圈的关系,揭示其广泛的文人交游与艺术活动的互动。文章还从思想行为、著作情况、师碑风气下的书法艺术等方面对周亮工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周亮工其人讨论的基础上,着力研究其所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录印人活动的著作——《印人传》。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讨论明末清初文人印章活动的兴盛和周亮工《赖古堂印谱》编选的关系,进而对《印人传》的成书过程、版本流传和与《读画录》比较,揭示这一时期的文化风气与《印人传》成书的关联。第二,对《印人传》一书的编辑思想进行研究,一方面,比较分析钱谦益《吾炙集》、王渔洋《感旧集》和《印人传》写作动机的关系和清初选诗写传风气对《印人传》写作体例的影响,指出《印人传》的写作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感旧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另一方面,从这一时期印章的发展来看,印章“文人品味”的形成,包括印人地位的上升、金陵文化环境的影响、印人与文人的交往、印材变革、功能变化等都使得印人和印章品味得到提升,此书写作实为印章发展之必然。文中所论“感旧记忆”和“文人品味”问题不仅在印章讨论中有着特别的价值,在艺术史范围内也有着普遍的意义。第三,《印人传》集中体现了周亮工的印学观,他提出的“此道与声诗同”的重要思想,大大丰富了印章的文化内涵。文章对其印学观的渊源作了探讨,指出其“合”、“分”等诗文观和公安派的文学观对其有重要影响。关于其印学思想的讨论包括印章的本质,文彭、何震等印章流派问题的批评,印章的“正”、“变”规律,取法秦汉的问题、品评话语的出现、印人创作状态,篆法、章法、刀法的关系等等,全面反映了周亮工从文化和艺术立场上对印章的阐发,凸现其在印章史上的历史地位与价值。通过这些细致分析,勾勒出明末清初印章发展的线索和印章审美观的嬗变轨迹。《印人传》还运用了多种批评方法,突出以印人印章为艺术批评的中心,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艺批评。文章后还附录有《乾隆禁书与周亮工著作的抽毁问题》、《周亮工年表》、《周亮工交游人物表》三个部分,和正文的讨论互为补充,体现印人活动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内在联系,藉此关照文人著作在特定历史语境的命运以及明清易代之际士人艺术活动的整体特征,使明清艺术史研究向更深方向掘进。
其他文献
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然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还
ATOX50立磨液压系统主要功能是将研磨压力维持在设定的范同内,并控制磨辊上下位置。其系统由液压泵单元(油箱、阀门、液压泵)、3个液压缸及泵与缸之间的连接管路组成。油箱装有
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borreliosis)也称莱姆病(Lymedisease)是一种蜱媒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feri),蓖麻硬碑复合体(Ixodesricinuscomplex)诸种蜱类是本病的
PVC地板是当今世界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新型轻体地面装饰材料,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阐述某办公楼工程的PVC地板铺贴施工方案。
<正>一、引言随着汽车保有量和投保率的快速提升,车险的覆盖面、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车险的价格和服务对数亿老百姓都可能产生影响。所以车险既是行业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民
会议
政治性文献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政治性文献的翻译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文献的译者必须掌握相应的翻译技巧。本文从归化与异化理论的
公路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的带状建筑物,其经过地区广,影响的范围大,影响因素多而且影响难于弥补和预测,因此,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公路建设和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及环
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之间通过配位作用以及配体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π—π堆积作用等)来构筑结构新颖、性能独特的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近年来已经成为配位化学、超分子
中学生课外阅读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就引起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从过去到现在,几乎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所面临困惑的最佳办法。中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