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车祸等暴力损伤的增多,肘关节损伤变得更加常见,特别是复杂的肱骨远端骨折日渐增多,肱骨髁间骨折是涉及到肱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治疗质量常常影响着肘关节的康复情况,因为肘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又是神经血管的易暴露区,关节周围有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所以手术操作要求比较高。肘关节远期功能恢复情况的主要决定原因就是术后能否及时的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在坚强固定的前提下,原则是越早锻炼肘关节,对肘关节的康复预期就越好。肱骨远端髁间骨折复杂C 2型和C 3型,需要采取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在手术台上更好的暴露肱骨髁间骨折端。该入路的最大优势已被普遍接受,可直接观察关节面的损伤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可以处理软组织撕脱骨折,小骨折片等,直视下达到解剖复位的标准以及固定牢固。对伸肘装置影响小,鹰嘴截骨后愈合为骨性愈合,不是瘢痕愈合,允许患者早期进行肘关节屈伸主动活动,避免肘关节僵硬。该入路可明显缓解术后瘢痕粘连及软组织的损伤。鹰嘴截骨处的固定方式较少,大部分业内人士已经广泛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技术,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在屈肘时,张力带结构能把后侧皮质的张力转化为关节面上的压力,但在伸肘时则无支撑力抵抗鹰嘴前侧张力,常见风险有:松动、退钉等并发症。复位固定后,截骨处结构单薄,易造成截骨处复位固定不稳定,最终发生骨不愈合。如何降低截骨处骨不愈合发生的风险,增强截骨处的稳定性,提前开始康复锻炼时间,是我们在进行术前准备,确定手术方案,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来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时,考虑患者肘关节功能康复预期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而其本质是,如何更好的固定尺骨鹰嘴截骨处。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在适用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肱骨远端骨折中,在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比较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在固定尺骨鹰嘴截骨时的疗效。方法:1.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复杂肱骨髁间骨折,采取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方式的31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准备良好,手术方案确定,评定骨折情况后均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其中20例患者鹰嘴截骨固定方法为克氏针张力带技术,为a组;剩余11例患者鹰嘴截骨固定方法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为b组2.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所得数据,实验计量资料:手术时间、术后开始康复锻炼时间以及两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的平均分,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值的差异检验。检验标准:p<0.05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对符合条件的31位出院患者进行随访18个月,2位患者失访,骨折术后一年复查x线示:骨折断端均已覆盖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消失,骨性愈合,截骨处未出现尺骨鹰嘴截骨处骨不连,克氏针张力带组有1例患者尺骨鹰嘴截骨处延迟愈合,及1例患者出现克氏针退针现象,术后并发症率为10.5%。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示:(1)患者的手术时间:a组患者鹰嘴截骨固定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小于b组患者鹰嘴截骨固定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2)开始康复锻炼时间:a组患者鹰嘴截骨固定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慢于b组患者鹰嘴截骨固定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3)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a组患者鹰嘴截骨固定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技术低于b组患者鹰嘴截骨固定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结论:在肱骨远端骨折的经典手术入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针对截骨处结构特点,对截骨处的处理方法出现新的技术,首先固定截骨处的传统的方法有克氏针张力带技术,该方法操作简单,已被业内人士广泛接受,其创伤相对较小,在屈肘时,张力带结构能把后侧皮质的张力转化为关节面上的压力,但在伸肘时则无支撑力抵抗鹰嘴前侧张力,常见风险有:松动、退钉等并发症。而新技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应用是新出现的治疗方法,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具有角稳定性,能取得较好效果,可在屈肘和伸肘时同时给予截骨处支撑固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可提前肘关节开始康复时间,提高肘关节功能康复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