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对于古气候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而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的达连海是西风带与东南季风交汇地区,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湖泊沉积物在记录地球环境变迁信息方面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因此达连海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地区,对于了解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有指导意义。本文选取共和盆地达连海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湖心取得深度为4m的浅井剖面,用AMS14C测年,底部年龄约3800 a B.P.,环境代用指标粒度特征和孢粉显示该区自3800 a B.P.以来,经历了由水动力弱-强-弱-强4个阶段,湖泊的水位经历了水位高,湖泊开阔、水位低,湖面较小、水位高,湖面开阔、干涸的过程,孢粉数据显示景观为草原和荒漠草原交替出现,大约3800~2900a B.P.,气候为凉湿,为草原景观,有少量的乔木植物生长,期间有过干旱过程;2900~1500 a B.P.,气候干湿波动明显,风砂活动明显,但整体上是相对寒冷干旱,景观为荒漠草原;1500~400a B.P.,气候逐渐好转,温度略有上升,降水也有所增加,乔木很少,为草原景观,期间也有风砂活动;约400~0 a B.P.干旱加剧,湖泊变浅,风砂活动频繁,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景观。大约在3.0ka B.P.、2.7ka B.P.,1.6ka B.P.和0.8ka B.P.左右,四次显示粉砂和砂组分都有明显地增加,沉积物颗粒粗细变化大,孢粉含量减少,认为是气候变为冷干事件的可能。位于达连海所处的共和盆地地区,湖泊沉积物的沉积颗粒粗细与植被类型存在如下的关系:粗颗粒的沉积增加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以草本植物增多,细颗粒沉积增多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以木本植物增加。2900 a B.P~1500 a B.P期间,沉积颗粒粗细和植被类型变化十分明显,表明气候的波动性不仅表现在大时间尺度(千年,百年)上,同时也反映在较短的时间(十年)尺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