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金钱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金钱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可以帮助人们理性地看待金钱,尽可能地避免其消极影响,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前人的研究表明,金钱会带给人们一种自我效能感、自足感、力量感,同时金钱也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减少人们之间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引入了归因方式以及个体与亲社会行为对象的关系变量,结合阈上和阈下金钱启动范式探讨对成年人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以26-30周岁之间已工作的成年人为被试,共包括两个研究,每个研究有两个实验。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采用混词组句法阈上金钱启动和E-prieme编程法阈下金钱启动范式,借鉴并改编韦纳的归因材料,采用李克特七点式量表评定法进行了四个实验研究,整个研究为2x2混合实验设计,被试间变量为金钱启动,被试内变量为归因方式,因变量为帮助他人的意愿程度,即在情景描述中的助人水平。 在实验一中,考察了当亲社会行为对象是陌生人时,阈上金钱启动和归因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阈上金钱启动的主效应显著,即金钱启动相比中性启动会显著减少亲社会行为;(2)归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即可控性归因相比不可控性归因会显著减少亲社会行为;(3)金钱启动和归因方式的交互效应不显著。(4)性别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差异显著,即男性对陌生人实施帮助的意愿程度高于女性。 在实验二中,我们考察了当亲社会行为对象是重要他人(好朋友等)时,阈下金钱启动和归因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阈下金钱启动的主效应显著,即金钱启动相比中性启动会显著减少亲社会行为;(2)归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即可控性归因相比不可控性归因会显著减少亲社会行为;(3)金钱启动和归因方式的交互效应显著,即金钱启动条件下,人们对可控性归的亲社会行为最低,其次不可控性归因;在中性启动条件下,人们对不可控性归因的亲社会行为最高,其次是可控性归因。(4)性别对共情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有两点重要发现:第一,相比陌生人而言,人们对重要他人的亲社会行为明显高很多。第二,不管是在哪种启动方式之下,归因方式对陌生人和重要他人的亲社会行为影响是一致的。 在实验三中,我们考察了当亲社会行为对象是陌生人时,阈下金钱启动和归因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阈下金钱启动的主效应显著,即金钱启动相比中性启动会显著减少亲社会行为;(2)归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即可控性归因相比不可控性归因会显著减少亲社会行为;(3)金钱启动和归因方式的交互效应不显著。(4)性别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差异显著。 在实验四中,我们考察了当亲社会行为对象是重要他人(好朋友等)时,阈下金钱启动和归因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阈下金钱启动的主效应不显著;(2)归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即可控性归因相比不可控性归因会显著减少亲社会行为;(3)金钱启动和归因方式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即金钱启动条件下,人们对可控性归的亲社会行为最低,其次不可控性归因;在中性启动条件下,人们对不可控性归因的亲社会行为最高,其次是可控性归因;(4)性别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比较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结果,有两点重要发现:第一,相比陌生人而言,人们对重要他人的亲社会行为明显高很多。第二,不管是在哪种启动方式之下,归因方式对陌生人和重要他人的亲社会行为影响是一致的。 总之,本文在研究中区分了阈上和阈下金钱启动并引入了归因方式以及个体与亲社会行为对象的关系变量探讨对成年人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同时为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