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充分了解土地质量现状并对土地合理开发和利用成为当务之急。本项研究根据泸定县的地域特点和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定义,参考有关文献,建立泸定县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目标层、制约层、要素层和指标层,选择年均降雨量、≥10℃积温、年均气温、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植被覆盖率、坡度、坡向、高程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均收入、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等社会经济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泸定县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基于GIS的图形叠置法相结合的办法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充分运用了GIS的缓冲分析和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和处理属性数据的能力,能较有效客观的反映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实际程度。首先制定各评价因子图,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因子权重,最后利用基于GIS的图形叠置法加权各评价因子图得到复合图,即泸定县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图,将泸定县土地生态质量共分为5个等级,泸定县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情况良好。泸定县用地类型主要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占了泸定县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以上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但局部的人为因素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比如顺坡耕作、草场过度放牧等。根据泸定县用地现状,可采取对现有其他土地的合理开发以及对耕地、草地、住宅用地的科学整治的办法来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和土地生态环境保育的最优化。统筹考虑土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潜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和城镇发展格局等因素,将泸定县土地利用总体格局初步划分为五个基本的土地利用类型区,即:河谷低、中山农工旅综合发展区、中山台地谷坡土地利用多种经营区、中山、亚高山林牧矿发展、高山牧业发展区和贡嘎山自然保护旅游区。并对各区指定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以助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