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疼痛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达到40%-85%,目前对PD相关疼痛机制的研究较少,疼痛的机制比较复杂且尚不是很明确。为进一步研究PD相关疼痛机制,我们在6-OHDA诱导的PD大鼠模型中,研究伏隔核内多巴胺(dopamine,DA)D1样和D2样受体在该模型大鼠的痛敏反应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的方法,黑质致密部微量注射6-OHDA诱导PD大鼠模型。造模三周后,运用转棒实验和旷场实验对模型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使用电子von Frey和辐射热刺痛仪分别对模型鼠的机械痛和热痛进行测定。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中脑黑质(SNc)和腹侧被盖区(VTA)中TH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及计数神经元数量。利用高效液相方法检测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中神经递质DA和DOPAC的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检测NAc多巴胺D1和D2样受体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观察不同的DA受体亚型在NAc的分布,以及与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共定位情况。通过在NAc内埋置套管,分别微量注射DA受体的激动剂(SKF-38393、Quinpirole、Pramipexole)或拮抗剂(SCH-23390、Raclopride)或DA再摄取抑制剂(GBR-12090),行为学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痛阈的变化。结果:转棒实验结果显示,模型鼠的在棒时间与Sham组相比,显著性降低,表明模型鼠的运动平衡能力受损;旷场实验的结果显示,模型鼠的运动速度和运动的总路程与Sham组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变化,表明模型鼠的自主运动能力未受到明显影响。6-OHDA模型鼠的机械痛阈值和辐射热痛的阈值与Sham组相比,都存在显著下降,表明模型鼠存在痛敏反应。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模型组SNc中的DA神经元数量较Sham组减少50%,但是VTA中的DA神经元数量无明显变化。高效液相检测结果显示,NAc中的DA、DOPAC递质也是显著性降低的,但DA的代谢比率有上升的趋势。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Ac中的D1和D2受体表达上调,D3受体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的结果表明D1和D2受体在伏隔核壳区(NAc shell)表达上调且主要表达在神经元上。而在NAc微量给药后,多巴胺D1受体抑制剂SCH-23390(4?g)和D2受体抑制剂raclopride(4?g)可以有效地缓解6-OHDA模型大鼠的痛敏反应,而多巴胺D1受体和D2/D3受体激动剂SKF-38393(4?g)、Quinpirole(4?g)、Pramipexole(4?g)对6-OHDA模型大鼠的痛敏反应无明显作用,DA再摄取抑制剂GBR-12090(0.26?g)对6-OHDA模型大鼠痛敏反应的作用不是很明显。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伏隔核区域DA递质的减少及DA的D1样和D2样受体表达异常与模型鼠痛敏的发生相关,而D1和D2受体拮抗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地缓解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的痛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