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胃癌预后因素分析及化疗方案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晚期胃癌病人中部分生物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晚期胃癌中的临床预后意义。 病人和方法: 选择1999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IV期胃癌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过FOLFOX或含Paclitaxel/LV5Fu2(PLF)方案化疗治疗,疗效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或疾病进展(PD);保存有初诊时的完整石蜡组织。对病理蜡块标本制作组织切片,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cr receptor,EGFR),Fas,P21,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临床情况,如一般资料、临床治疗疗效、生存等情况,使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各因子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时间(TTP)、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 结果: Fas表达情况与化疗效果有关;P21与Fas与TTP具有相关性,并且是保护因素;各因子与OS无相关性。P21WAF/cip>与Fas表达阳性者TTP较阴性者长,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P21与Fas可能成为晚期胃癌TTP的预测因子;但各指标均不能作为OS的预后因子。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教育任务,它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对于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正在不断推进,它可有效丰富数学课程内容,也可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为学生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数学拓展性课程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并展开合理的数学拓展性课程设计。基于此,本文主要依托于人教版小学低年级数学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进入崭新阶段。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科技逐渐与教学活动相融合,为打开教育事业新局面注入了活力。本文主要探究了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一、 电子书包的内涵与优势分析  电子书包意即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在小学教育阶段运用电子书包,普遍具有以下优势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更快达到我国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只注重对于理论的灌输,一些课题的练习,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因此也不利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面对这一现状,高中数学教师应尽快的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措施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挣脱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思想禁锢,通过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跃升于教育的热点话题。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实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载体。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对于数学新课程实践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是成为学生提升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数学素养;提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