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产权是公民最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的拆迁案件层出不穷,这反映了政府公权力和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冲突。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对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不够,政府行为没有受到有效地监管,强制拆迁现象时有发生,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我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有以下特点:保护主体多样性、保护对象明确、保护方式多样、救济手段概括等等,同时存在公私财产地位不平等、私有财产权保障不充分、私有财产权宪法地位不明确等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需要给予其与公有财产相同的宪法地位,协调好公有财产权和私有财产权的关系。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因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是一项宪法赋予的权利。虽然普通法律也应保障公民的财产权,但是与宪法相比较,其保障方式及对应的义务主体是不同的。因此本文主要从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入手,通过分析现行宪法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不足,抛砖引玉,提出了完善宪法保障私有财产权制度的一些建议。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财产权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基础,涉及财产及财产权的内涵、财产权在宪法意义上的解读、私人财产权保障的理论基础,进而推导出私有财产权在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性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欧美各国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模式,我国借鉴欧美宪法保障模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模式,同时揭示了现行宪法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方面的缺陷,包括私有财产权保障条款设置问题、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地位不平等、征收征用补偿条款不完善、公共利益界定不清晰。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房屋拆迁补偿制度,包括房屋拆迁的概念和原则、城市房屋拆迁程序的构建、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角色定位、如何有效约束政府滥用权力。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完善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的一些建议,包括公民私有财产权的重新定位、对公共利益做明确界定、完善征收征用补偿条款、确立正当程序原则、建立健全违宪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