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跆拳道作为一项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的体育项目,在近些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奥运动会上斩金夺银。随着跆拳道运动在高校的迅速发展,从长远考虑,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有丰富实践经验及掌握先进理论和方法的高校跆拳道教练员队伍十分重要。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对高校跆拳道教练员现状的研究作为培养高校跆拳道教练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将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跆拳道教练员的培养和使用提供客观的依据,对促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跆拳道教练员培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动高校跆拳道运动水平的提高也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率队参加2007年在华北电力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的63名高校跆拳道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调查方法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通过咨询专家反复修改后,设计了跆拳道教练员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本研究从高校跆拳道队教练员队伍的基本状况、运动经历、执教动机、岗位培训情况、科学化训练程度、科研情况、专职化程度等八个方面对进行了较为详尽对分析与讨论,进而得出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高校跆拳道教练员男性较多;年龄结构以年轻人为主;学历主要由本科构成;职称结构偏低;裁判等级偏低;教练员大部分来源于体育院校。
(2)我国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大部分缺乏专业运动经历;从事专业训练年限也比较短;绝大部分无运动等级。
(3)我国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大部分没有执教过高级别运动队;执教年限也较短;由于经费不足、跆拳道比赛不多等原因严重影响跆拳道教练员带队参加比赛。
(4)我国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大部分接受过岗位培训,培训主要以省级为主;参加过培训的教练员都认为培训对教学与训练有很大帮助,培训效果比较显著;培训的经费主要由学校提供。
(5)我国高校跆拳道教练员的执教动机主要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大学生跆拳道运动员,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
(6)我国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大部分能够针对本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制定训练计划时能够重视恢复措施和训练过程控制;在训练中都采用恢复手段,但手段较单一。
(7)我国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发表有关跆拳道方面的文章、参与有关跆拳道方面研究的课题都不多;坚持每次训练后写小结的也是很少一部分;绝大部分教练员都能做到经常运用计算机。
(8)我国高校跆拳道教练员多数为兼职,大部分教练员认为教学任务对其训练工作有严重影响。
二、建议
(1)加强青年跆拳道教练员的培养,提高跆拳道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建议当前各高校设立诸如“青年培养专用基金”,资助青年跆拳道教练员出去学习、专业培训或引进聘请国内外的优秀跆拳道教练员或专家等具体手段,来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采用多渠道、多方式的培养形式,建立理想的岗位培训体系,促进跆拳道教练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改革管理模式,铺就人才引进的便捷通道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建议破除原有的单一人才引进方式,应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大胆拓展引进渠道,招揽优秀人才任教。
(3)提高跆拳道教练员的科研能力,着力培养学术骨干建议高校要切实加强对体育科研工作的力度要求,把跆拳道教练员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以及体育科研成果作为衡量其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权重指标,并使高校体育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4)重视跆拳道教练员梯队建设,保持学科可持续发展建议当前高校应增加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采取实际措施,确定跆拳道教练员队伍建设的战略方针,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好,爱岗敬业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