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酒屋的规则》作为美国畅销作家约翰·欧文于1985年发表的一部力作,在出版之初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发表至今,这部作品在学术界引起的热烈讨论仍然不绝于耳。本文将以《苹果酒屋的规则》这部作品为基础,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切入点,分别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伦理禁忌、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伦理意识等专业理论角度出发,来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前言部分主要围绕《苹果酒屋的规则》这部作品,就其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释和综述。第一章是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功能、该文学批评方法与伦理批评及道德批评的区别等角度入手,对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新兴理论进行相关介绍,为本文的文本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重点以“伦理禁忌”统摄全章,伦理禁忌是维护人类社会秩序的关键和重要手段。本章从社会的伦理禁忌和个人的伦理禁忌两个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伦理禁忌对人造成的制约力量,以及人一旦触碰禁忌必然招致的严厉审判与悲剧结局。第三章集中围绕“伦理身份”来解读文本,与社会身份相比,伦理身份着重强调人类社会身份的伦理道德意义。本章重点分析作品中人物角色所体现出的伦理身份的转变和伦理身份的混乱以及由此导致的伦理问题。在第四章中,“伦理选择”成为主要理论依据。就文学伦理学批评所言,伦理选择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构成,文本中只要有人物存在,就必然面临伦理选择的问题。本章主要从圣克劳兹的伦理选择和观海果园的伦理选择两个方面出发,深入解读在这两片不同的土地上,人们在进行伦理选择时的犹疑和艰难,以及由此产生的伦理价值。第五章则着重剖析圣克劳兹孤儿院和苹果酒屋在各自不同的伦理意识作用下形成的伦理秩序,以及在伦理秩序背后作品为人们带来的伦理启示。结语部分主要回归到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法论的根本所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是其基本功能,为个人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训才是文学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依据,通过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释,深入挖掘人物与事件之间蕴藏的教诲意义,旨在探讨作品故事背后的道德力量和社会价值,以期加深大家对作品的理解与认知,进一步扩充大家的阅读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