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异化与归化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n_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翻译研究的兴起,先前关于直译和意译的争论已转化为归化和异化的争论。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们的兴趣。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有的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有的则试图在两者之间达到妥协。这篇论文试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探讨这一课题,尤其是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成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的问题。第一章是简介,回顾了关于归化异化问题的争论的产生并且对这两个派别进行界定,然后介绍了这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和范围。第二章是文献回顾。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对这两个派别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总结。第三节是作者本人的观点。第三节审视了归化派别的理论并且揭示了它的缺陷。分析了当前中国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之一-------功能对等,并且指出由于文化之间巨大的差异以及语言和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功能对等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尽管这一流派在翻译领域一直占优势地位,它自身的确存在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它把原语中的文化特色归化入目的语的文化中。第三章是关于翻译的根本目的的探讨。本章提出在文化全球化并且中国文化处于不利地位的今天,汉英翻译工作者尤其应当采取异化的翻译方法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它同时指出翻译的价值就在于交流文化差异,如果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而将外国文化特色归化成本国文化,交流的目的就不能实现,而且读者也失去了学习新观点和新思想的机会,这也是阅读外国作品的目的之一。第一节聚焦于当前的文化趋势即文化全球化上以及对此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作者提出了“和而不同”原则,并且指出为了保持文化多样性,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应当采取异化的策略。第二节主要讨论汉英工作者的不利地位。本节追溯了汉英互译的历史并且指出对于汉英工作者来说要想在翻译中保留中国文化特色是尤其困难的,因此,在这一领域归化翻译一直占据上风。但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的话,中国文化就有可能丧失自己的身份并且被所谓的主流文化同化。
其他文献
对古汉语同义词进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的很多学者积累了不少的资料,但在长达数千年的汉语发展史中,有的研究成果仅仅笼统地指出了某几个词是同义词和它们的异同,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亟需同传承担起各国间交流沟通的桥梁作用。而汉英语序的巨大差异,尤其是汉语独有的"纺锤形"结构,对同传译员提
关于“是”字的研究,是汉语研究里面一个较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是”字何时转化为系词,由什么词怎样转化来的问题,是“是”字研究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出发,运
“得”字补语句是汉语特有的句式,是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在阅读大量的自然习作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中介语理论,对朝鲜族小学生习得“得”字补语句的情况
双关辞格是广告语创作中常用的语言技巧,由于广告奉行“创意至上”的原则,讲究词语的锤炼,因此双关辞格在广告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运用。就其类型而言,不仅有一般为人熟知的谐
本文以特长山岭公路隧道太原西山隧道为依托,对水平岩层隧道的超欠挖控制技术以及长大隧道辅助坑道的设置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平岩层隧道超欠挖控
翻译策略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翻译理论研究者们极感兴趣的领域。纵观古今中外的译论研究,涉及翻译策略的为数不少,特别在中国,翻译策略的研究方兴未艾,研
‘常规与变异是相辅相成,互为比较的两个概念,它们都是相对而言的。’柯杜霍夫曾经说过:‘语言是开放的动态体系。语言体系,它不仅是语言中已有的东西,而且还包括可能有的东
异体字研究是汉字整理与规范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当前关于什么是异体字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采用在构形学理论指导下将构形与字用结合起来的定义,即异体字是指“汉字史上为
申农(Shannon)的信息理论告诉我们,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噪音的干扰。为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必须在原信息中加入比实际需要多一些的信息,这些多出的信息便是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