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搭配变异:一个关联理论的视角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与变异是相辅相成,互为比较的两个概念,它们都是相对而言的。’柯杜霍夫曾经说过:‘语言是开放的动态体系。语言体系,它不仅是语言中已有的东西,而且还包括可能有的东西,在语言规范中和在言语表现中可能有的东西’(柯杜霍夫,1987:175) 。在我们的日常会话中,搭配这种语言现象便可被看作是遵守语言规范的、习惯性的、言语表现中已有的东西,而搭配变异则是这个动态体系中可能产生的、有待人们发掘的东西。他们一旦被采用,就会产生非比寻常的交际效果,这一点已经在认知心理学的注意力理论中得到印证。正如渔隐在‘苕溪渔隐丛话’所说:‘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宗廷虎,1988:304) 。而搭配变异的奇异效果能通过打破人们头脑中的固有观念,起到令人们重新认识事物的作用。在搭配变异首次出现时,其前景不为人所知,也许它将是一次性搭配,也许会融入常规性语言体系,这也完全符合语言的优胜劣汰原则。事实上今天人们使用的丰富的语言体系,最初都是由这类变异转化而来。一旦它们被人们接受,就会失去其凸显意义,并促使新的搭配变异产生。Firth就曾说过,由词之搭配知词意,也即词项的常用搭配影响其词义。在大量的搭配变异转变为常规搭配的过程中,词语的意义也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因此变异现象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的学者仅仅是把搭配变异看作文学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对于它在其它语体中的作用有所忽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其语义组合方式的语用研究会揭示它在日常媒体语言中对于传递作者意图,以简洁的词语包含作者观点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搭配变异这种语言现象存在着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它通过创造异常语义关系,具体地说是制造语义冲突,打破人们头脑中对事物形态的固有观念,造成凸显的效果。本文把其中的搭配变异根据语义冲突情况及解释手段分为三类,即与修辞格部分重合的搭配变异,对习语进行修改的搭配变异,和违背语义韵的搭配变异。根据关联理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仅满足于信息交换,更重要的是进行交际意图的明示与推理。当一个命题被交际者提出,信息
其他文献
在我国华北地区,下垫面组成复杂。在不同地质条件地区,产流和汇流的机制有所不同,因此用单一蓄满产流或超渗产流模型不能满足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分析计算要求。水资源计算模型
反义词作为词汇中的一种重要的现象虽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但学者们重视对它的研究却是近二十年来的事,而且研究对象大多局限于先秦几部文献,做共时描写的多,做历时比较的
双语心理词汇近年来引起了心理语言学家和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关于双语心理词汇的研究主要围绕结构表征和心理提取模型展开。研究者们发现在对双语心理词汇的加工过程中存
对古汉语同义词进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的很多学者积累了不少的资料,但在长达数千年的汉语发展史中,有的研究成果仅仅笼统地指出了某几个词是同义词和它们的异同,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亟需同传承担起各国间交流沟通的桥梁作用。而汉英语序的巨大差异,尤其是汉语独有的"纺锤形"结构,对同传译员提
关于“是”字的研究,是汉语研究里面一个较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是”字何时转化为系词,由什么词怎样转化来的问题,是“是”字研究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出发,运
“得”字补语句是汉语特有的句式,是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在阅读大量的自然习作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中介语理论,对朝鲜族小学生习得“得”字补语句的情况
双关辞格是广告语创作中常用的语言技巧,由于广告奉行“创意至上”的原则,讲究词语的锤炼,因此双关辞格在广告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运用。就其类型而言,不仅有一般为人熟知的谐
本文以特长山岭公路隧道太原西山隧道为依托,对水平岩层隧道的超欠挖控制技术以及长大隧道辅助坑道的设置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平岩层隧道超欠挖控
翻译策略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翻译理论研究者们极感兴趣的领域。纵观古今中外的译论研究,涉及翻译策略的为数不少,特别在中国,翻译策略的研究方兴未艾,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