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数据价格歧视,也就是俗称的大数据“杀熟”,让“因人定价”成为现实,使一级价格歧视有了实现的可能。在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连续三年的3·15晚会前后,大数据“杀熟”都成为了热搜话题,不仅触发了消费者的担忧,也引起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关注。2019年1月1日实施的《电子商务法》以及2020年10月1日实施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都对大数据价格歧视作出了相应规定。然而,作为一种新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价格歧视,也就是俗称的大数据“杀熟”,让“因人定价”成为现实,使一级价格歧视有了实现的可能。在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连续三年的3·15晚会前后,大数据“杀熟”都成为了热搜话题,不仅触发了消费者的担忧,也引起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关注。2019年1月1日实施的《电子商务法》以及2020年10月1日实施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都对大数据价格歧视作出了相应规定。然而,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针对大数据“杀熟”既没有系统、成熟的理论研究,也没有丰富的政策实践经验。因此对大数据价格歧视背后的经济效应以及监管现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先阐述了价格歧视的定义,再对传统价格歧视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重点分析了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基于行为的价格歧视理论(BBPD),并且按照“企业价格歧视能力内生/外生”以及“消费者采取/不采取策略行为”这两个维度对大数据价格歧视领域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理清了价格歧视理论的发展方向,为本文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随后应用空间差异化模型(Hotelling模型以及Salop模型),从大数据投资视角切入,分别研究了垄断和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价格歧视问题。分别在双寡头以及多寡头的竞争市场结构下,构建了投资—“因人定价”的两阶段动态博弈。并在均衡基础上对不同市场中的大数据价格歧视福利效应进行了分析。在消费者保留效用足够大且大数据投资为固定投资时,通过理论模型的分析发现:(1)在垄断市场中,“因人定价”策略使得企业拥有更高的利润,但会损害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2)双寡头市场中,企业采取“因人定价”策略将导致比统一定价更加激烈的竞争,我们发现存在一种均衡,企业会陷入到投资大数据并实施价格歧视的“囚徒困境”中;(3)多寡头市场中,“因人定价”策略同样会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消费者福利却因此获得改善,并且当企业数目减少或产品差异化程度增加时,企业将更有可能通过投资大数据来实施“因人定价”策略。从大数据投资视角出发的数理分析带给价格歧视监管的启发是:(1)可以通过规范企业收集、加工和使用消费者的数据以达到监管大数据价格歧视的目的;(2)在大数据价格歧视的监管中,保障充分而有效的竞争是十分必要的。第四章对与大数据价格歧视监管有关的政策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大数据价格歧视监管的理论依据,总结了大数据价格歧视监管中的争议和难点。其次根据第三章的数理分析,从大数据投资视角为价格歧视监管提供了一些可能的经济学依据。随后从“价格歧视监管政策”和“数据保护政策”两个维度对美国和欧洲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为我国的大数据价格歧视监管提供国外经验参考。最后阐述了我国大数据价格歧视监管的现状。我国大数据价格歧视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原有的价格歧视监管政策不能很好地适应大数据价格歧视的监管;(2)大数据价格歧视的监管实践中存在多个部门同时履行监管职能的情况;(3)国内消费者和企业的隐私保护意识都有待加强。第五章对前文的数理分析与政策分析进行了总结,为实现大数据价格歧视的有效监管提供了政策建议,主要建议有:(1)完善大数据价格歧视监管的法律法规;(2)明确大数据价格歧视的监管责任;(3)提倡消费者自我保护;(4)提倡并加强行业自律。本文的创新点可能有:(1)系统梳理了大数据价格歧视领域的文献,并且按照研究出发点将该领域的文献分为“消费者采取/不采取策略行为”以及“企业价格歧视能力内生/外生”这两个类别,让大数据价格歧视的研究现状一目了然;(2)从大数据投资博弈视角出发,在较为一致的假设下,分别研究了垄断市场以及竞争市场中的大数据价格歧视问题;(3)从价格歧视监管、大数据保护以及电子商务监管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我国的大数据价格歧视监管政策,并从大数据投资视角为监管提供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提出了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然而在事务所急剧扩张的进程中,从中注协的执业质量报告来看,会计师事务所普遍不重视独立复核的作用,全面复核意识还有待加强,这严重地影响了审计质量。而事务所要想提升审计质量,促进其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审计过程的质量复核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和落实审计复核制度。因此,本文从独立复核角度,研究X会计师事务所在制度执行
随着金融服务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换行为不断加深。金融机构可以在业务中以各种方式使用和共享消费者信息,借此拓展商机和利益;而金融消费者却无法随时随地监控金融机构对信息的处理,无法实施主动有效的信息防御。信息侵害的案件不断发生,使金融机构保密义务和消费者保护成为了更具研究意义的话题。该义务认为金融机构作为信息的利用者和利益的寻求者,应承担起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应在维护金融交
2008年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劳动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书面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劳动合同须以书面形式订立以及企业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支付“二倍工资”赔偿金。学界对这项制度始终争论不断。近年来随着经济放缓,为企业“降成本、增灵活”的呼声高涨,书面劳动合同制度的形式强制与“二倍工资”规定被推向风口浪尖。有关书面劳动合同制度的现有文献多从法律视角对其适用和正当性进行研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金融结构和货币政策的实施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为代表的资产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愈发密切,资产价格变量正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效率是否会受资产价格的影响?将资产价格作为内生变量纳入货币政策是否会使央行在实现其目标时更具有可控性?这些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正在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次转型,由过去的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人民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伴随着供给侧改革以及市场竞争的强化,作为供给方的企业,其提供的产品质量将越来越高。但是在此过程中,企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规制者的政府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实施规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产品质量选择与政府规制的行为逻辑和福利后果进行探讨,揭示企业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决定教师工作行为态度和自我职业体验的决定因素,较高的职业认同是促进教师本职工作的永恒动力,为教师创造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这个行业只有真正的建立起职业认同感才会体会到其中的幸福和价值。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职业认同这个话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教师职业认同日益成为学者们的研究话题,综合来看研究的角度一般是:定义、构成要素、意义等方面,这些研究极大的丰富
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已然十分可观。但是2018年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打破了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记录。库存的加大和营收的降低使汽车经销商运营的难度持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大量线上汽车电商的进入,致使车辆价格透明,利润空间萎缩。目前,汽车销售市场多种模式的激烈竞争,使得整体市场形势愈来愈严峻。本文在供应链管理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等文献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汽车销
英语写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16年读后续写纳入高考英语试题之后,这项举措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迫在眉睫。写作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分支,对于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研究者对于英语写作策略的研究较少,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角度去研究英语写作策略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
当代中国,祖辈参与幼儿教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祖辈参与幼儿教养的程度、祖辈教养行为质量以及父辈-祖辈共同养育关系都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己有研究对于祖辈参与幼儿教养的考察不够全面,且关于祖辈参与幼儿教养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无法达成一致结论,这可能是由于参与幼儿教养的祖辈存在异质性,需要将其划分类别再进一步探索。本研究从分别位于城市、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三所幼儿园招募了 497个学前儿童家庭,运用混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