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扁桃体炎(chronic tonsillitis,CTS)是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而导致的发生于扁桃体的慢性炎症,临床中多采取手术治疗做根治性切除,但患者术后常常被咽喉肿痛等不适所困扰,严重影响术后恢复进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扁桃体切除手术已取得了相应的改良与创新,然而临床研究此类术式仍然存在术后咽痛、黏膜肿胀不适等问题。因此,慢性扁桃体炎的术后治疗应当受到重视,但目前对于这方面并无明确的指南或共识。现有的西药治疗存在操作不便、副作用明显等问题,中医药凭借其有效、便携等优势逐渐被用于慢性扁桃体术后的治疗,促进术后恢复。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改良苦酒汤用于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综合评价其在临床上使用的有效性,为扁桃体术后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的最终目的。研究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住院的确诊慢性扁桃体炎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含漱改良苦酒汤)及西药治疗组(含漱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三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由同一组熟练手术操作的医师在全身麻醉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术中均使用同一种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及刀头,术后均行常规抗感染、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西药治疗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含漱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中药治疗组自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含漱改良苦酒汤;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含漱液。治疗周期均为5天。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术区黏膜消肿时间、伪膜脱落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5天量化评分患者咽痛情况评估临床疗效。于术后第1天及第5天采取患者静脉血并处理获得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IL-6及TNF-α的表达量。研究结果:(1)患者术后经过5天治疗,三组咽痛VAS评分分别为:对照组4.10±1.12分,西药治疗组3.30±1.30分,中药治疗组2.15±1.14分。西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患者术后经过5天治疗,三组术区黏膜消肿时间(中位数M)分别为:对照组3d,西药治疗组2d,中药治疗组2d。西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患者术后经过5天治疗,三组患者伪膜脱落时间(中位数M)分别为:对照组10.5d,西药治疗组10d,中药治疗组8.5d。西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4)患者术后经过5天治疗,三组患者术后第5天血清样本中IL-6表达量(中位数M)分别为:对照组44.50pg/ml,西药治疗组39.43pg/ml,中药治疗组38.29pg/ml。三组患者术后第5天血清样本中表达量(中位数M)分别为:对照组24.19pg/ml,西药治疗组20.27pg/ml,中药治疗组20.87pg/ml。西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含漱改良苦酒汤用于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在降低患者的咽痛水平,缓解术区黏膜的肿胀,促进伪膜的脱落,下调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存在优势。中医药用于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性。